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云内大粒子对闪电活动影响的个例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云起电放电模式, 通过对2008年9月6日北京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模拟, 研究了云内雨滴、冰晶、霰和雹4种粒子对云内闪电活动的直接影响。对比几种主要冰相粒子比质量浓度的分布变化与模拟闪电开始发生高度的关系, 并分析几种冰相粒子所带电量变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霰和冰晶是对云内闪电发生作用最为重要的两种粒子; 雹粒子对闪电发生作用有限; 雨滴则对于主电荷区附近闪电发生没有直接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际观测中出现的雷达强回波达到某个高度之上可以预警闪电发生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霰粒子在一定高度之上与冰晶之间发生强烈的电荷分离, 从而使云内电场迅速增强, 并最终引发闪电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2.
The diurn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dept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is investigated using nine years of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precipitation radar(PR) measurements.The Tibetan Plateau,the plains area,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 selected as the focus regions in this study.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depths(PD) are about 4.6 km,5.8 km,and 5.6 km,while convective(stratiform) PDs are about 6.6(4.5) km,7.5(5.7) km,and 6.0(5.6) km over the plateau,the plains,and the...  相似文献   
63.
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及闪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电后闪电通道上的感应电荷与原空间电荷叠加(简称ZR方案);另一种是中和法即放电后直接按一定比例降低闪电通道处的空间电荷浓度(简称ZH方案)。利用长春一次探空个例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放电后重置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闪电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ZR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比ZH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少。闪电放电后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对雷暴云中电荷的中和量比ZH方案多,摧毁云中电场的能力更强;2)ZR方案下的正、负地闪发生率均比ZH方案多。相对于ZH方案,ZR方案中主正电荷区的分布范围大于主负电荷区,导致其出现了更多的正地闪;ZR方案中的云顶屏蔽层与主正电荷区的混合程度高,混合时间长,导致ZR方案在主正电荷区与主负电荷区之间触发了更多的负地闪;3)ZR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比ZH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短。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导致云中难以形成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局限在一对较小的异极性电荷堆内,而ZH方案不改变云中电荷分布,存在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64.
对北京市凤河营等地震台智能电源管理下的蓄电池放电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蓄电池电压"平缓—快速—平缓"的下降过程可以表征蓄电池老化程度的现象,获得蓄电池小电流放电条件下每次放电过程的估算容量数据,实证蓄电池放电容量与温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发现同批次蓄电池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容量差异。及时的数据处理分析,对于准确把握蓄电池工作状态、保障台站供电安全、合理安排蓄电池更新事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雷电     
《气象知识》2012,(3):50-53
夏天经常可看到延伸至高空中的积雨云,雷电就发生在积雨云中。在积雨云中,水或冰的小颗粒会因强烈摩擦撞击而产生电荷,并分成正、负两种。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不导电,电荷就会逐渐累积,等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会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产生很强的光,叫做闪电;放电现象发生时产生的热使得空气膨胀发出声音(雷鸣),就是打雷。一般人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这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6.
考虑综合利用要求的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峡水库汛期分期方案,将蓄水时间提前至汛末期,综合考虑上下游防洪、发电、通航和蓄满率等要求,建立了多目标蓄水调度模型,构建了"优化-模拟-检验"的算法流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最优方案在满足上下游防洪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蓄水期可增发电量17%,减少弃水44%,蓄满率和通航保证率显著提高。通过对汛末期防洪库容进行科学划分和对蓄水调度图进行优化,既确保防洪安全又最大限度挖掘兴利效益,为研究水库汛末蓄水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7.
多道伽马能谱仪是天然、人工放射性核素测定的必备设备,多道脉冲幅度分析是多道伽马能谱仪的核心,它决定了对核素的分辨能力和分析精度.本文从线性放电法入手,首先介绍了基于线性放电法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分析脉冲幅度和获取能谱道址的方法;其次围绕分析器的8个重要组成部分,详细描述了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依据、设计...  相似文献   
68.
闪电的光辐射能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TRMM卫星上装载的闪电成像仪(LIS)所获取的闪电光辐射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空间、时间尺度上闪电光辐射能都很好地遵循对数正态分布。文中利用了一个国际上公认的一维雷暴云起电和放电模式,对闪电放电中和的电荷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蒙特卡罗算法表明,闪电放电所中和的电荷量也遵循对数正态分布,云中的软雹浓度、破碎系数、温度递减率、放电的电场阈值等参量的综合作用可以对其进行较好的解释,而其中任意一种参量的单独作用则不然。  相似文献   
69.
地闪回击辐射场波形的重构及地闪放电参量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其林  郄秀书 《高原气象》2003,22(3):252-258
根据地闪回击传输线电流模式重新确立了地闪回击辐射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并在观测实验的基础上,重构了不同距离范围内(15~50km,50~100km,100~150km)的地闪回击辐射场波形,重构波形与实测波形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在合理的假定下,将回击辐射电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广到先导过程,并估算了地闪先导放电过程中的三个参量。发现首次回击前最后一个先导脉冲电流为2.7kA,通道的电荷密度为(0.135~1.35)×10-3C·m-1,负地闪回击过程中和电荷量为2.06C。  相似文献   
70.
闪电多参量同步高速即时记录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阐述了如何实时快速捕获闪电放电时亚微秒变化的快慢电场波形数据及等间隔点分段压缩显示电场波形曲线,并同时连续记录显示大气平均电场数据。在Win2000平台上用VC 编程实现了多任务、多通道大容量(8MB)快速处理显示记录的自动化。记录速度比以往的记录设备提高了20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记录闪电辐射的脉冲绝对时间精度达到0.1μs,野外同步观测获得了大批资料,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为长时间多站同步观测积累高精度闪电资料提供了新的记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