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隧道开挖、矿山开采等基础工程建设中,岩石爆破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离子体碎岩技术具有无污染,破碎过程中无飞石、无有害气体的产生,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是替代炸药碎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研究了水中丝爆产生等离子体破碎岩石的机理,分析了高电压脉冲放电过程中的铜丝融化过程,建立了铜丝在各阶段变化的电阻模型,利用MATLAB对不同阶段放电电路的电流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实验得到的电流波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流波形,上升沿时间越短,脉冲放电效果越好。铜丝变化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具有一定的电阻性。实验数据结果与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薄膜中的晶体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研制的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设备,以甲烷和氢气为气源,在YG6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出主显晶面为(100)、(111)以及纳米晶粒的金刚石薄膜涂层。SEM观测其晶体类型主要为立方体、八面体、立方八面体,其中以立方八面体为主。随着碳源气体浓度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形态会呈现从八面体一立方八面体一立方体顺序转变的趋势;而薄膜的表面形貌呈现从主显(111)晶面-(111)与(100)晶面混杂-主显(100)晶面顺序转变的特征。此外,CVD金刚石薄膜中还存在有许多类似接触孪晶、贯穿孪晶、复合孪晶,以及球形或聚晶晶粒形态的晶体,并且多数孪晶属于类似(111)复合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压载水的转运,我国面临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风险,其中部分赤潮藻形成的孢囊可成为赤潮的"种源",严重危害近岸海洋环境,因而快速有效地杀灭赤潮藻孢囊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效生成的羟基自由基(·OH),对典型赤潮藻锥状斯氏藻孢囊进行杀灭研究。采用萌发实验、SYTOX Green荧光染色法确定·OH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阈值和时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孢囊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OH杀灭孢囊的CT阈值为0.49 mg·min/L,时间为10 s,·OH氧化降解孢囊体内叶绿素,破坏DNA,抑制萌发,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OH快速杀灭赤潮藻孢囊的新方法,对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引发的海洋赤潮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及其输送过程的模式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模拟分析了一次雷暴过程中放电活动特征及平流和湍流对LNOX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中部负电荷区域的上边缘,对应上升气流区外围、水平流场中心部位的区域,因为放电传输距离较长,所以强放电区主要落在这些部位,且向上传输。在负电荷中心区也有少数放电点,但传输距离较短。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逸出闪道后,被云中平流和湍流输送,最后在弱流场区域内形成LNOX浓度中心,峰值达9×10-9。LNOX的输送主要以平流为主,但在云底层及雷暴消散阶段,湍流输送也起重要作用。在雷暴云消亡期,LNOX的峰值为2.7×10-9,比晴天值大1个量级。  相似文献   
15.
强调了雪崩、分形与远离平衡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联系。利用2003年夏季青藏高原中部地区雷暴放电的地面电场野外观测资料,基于近年来发展的分形及多重分形分析中的去势涨落分析(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方法,对强闪前电场信号的关联及多重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强放电前过程具有明显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与推广的二项倍增串级模式符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雷暴强放电发生的可能的自组织演化性。  相似文献   
16.
Measurements of wave heights with image sequences from a 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 camera were made. Sinusoidal, as well as u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waves were used for the experiments. A transfer function was obtained by calibration of the magnitudes of the gray values of the images against the results of wave gauge measurements for directional waves. With this transfer function, wave heights for regular waves were deduced. It i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smaller than 16% for both u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waves.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使用提前放电避雷针是否可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范围计算法的进程、提前放电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法、防雷设计规范等方面对使用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可性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MnSO4-H2SO4和MnCl2-HCl电解液体系中分别制备出电解二氧化锰(EMD),并在该二电解液中制备出掺杂MnO2样品,而后用X射线衍射确定其晶型为MnO2-γ,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用XPS研究掺钛EMD表层物种,用模拟电池在实验室中快速检测掺杂样品的电性能,进而探讨了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所得MnO2与其晶体结构及电气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佘季洪 《贵州气象》1995,19(6):39-41
雷电沿架空金属管线侵入造成的雷害事故频率大,危害重。故防雷电波侵入保护措施是避雷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着重阐述了雷电波侵入的危害方式及几种防雷电波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到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