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8篇
  免费   3659篇
  国内免费   5363篇
测绘学   670篇
大气科学   11978篇
地球物理   3159篇
地质学   5195篇
海洋学   2789篇
天文学   320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933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1049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1046篇
  2006年   1055篇
  2005年   1035篇
  2004年   943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816篇
  2000年   796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662篇
  1997年   740篇
  1996年   716篇
  1995年   658篇
  1994年   553篇
  1993年   381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311篇
  1990年   368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8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结构首次穿越失效分析中,初始条件、成群穿越、结构的非线性及抗力退化等问题影响着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归纳了几个新的研究热点,以便为结构首次穿越失效的进一步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3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in time domain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artificial boundaries i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SAB) in the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3D VSAB equations in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elastic wave motion theory. Second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wave motion equations along with the VSAB condi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studied.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of some classical elastic wave motion problems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ssociated theoretical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high precision and adequat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3D VSAB. The proposed 3D VSAB can be conveniently incorporated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study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993.
1 Introduction The prediction of broadband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eismic risk analysis, and is essential for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seismic safety. Many methodologies are used to model 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such as the Green function method, ?nite element (FE) / ?nite difference (FD) method and a hybrid method (Aagaard, 1999; Oprsal and Zahradnik, 2002; Oprsal et al., 2003 a and b). In the hybrid method, the FE / FD method is used to model the low fr…  相似文献   
994.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云南会泽、文山5.3级地震短临预报及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5日、8月13日云南会泽、文山分别发生5.3级地震。震前,前兆各学科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台项达30多项,并呈现非线性上升趋势。据此,震前对这两次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震后对两次地震的震前异常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异常主要分布在距离震中20~180km范围内,集中出现在震前2个月。水温异常对发震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刘艳群  粱必骐  唐宇 《气象科技》2008,36(2):145-149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月降水资料,以及前期太平洋海温场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月平均资料,利用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对该流域夏半年(4~9月)降水分布进行主分量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对前25个主分量的预测就能很好地预测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的变化,2004~2006年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预测因子取自500 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的主分量,为降水的预测提供大量有用信息.该方法在实际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陈丽芳 《气象科技》2008,36(3):262-267
结合客观分析、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以及数值模拟资料,探讨两个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风雨差异的成因."泰利"北上时与西风槽结合,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的天气形势;"桑美"北上时其北侧存在高压坝,并且强度增强,不利于环流云系的发散."泰利"过程有弱冷空气从边界层向南渗透;"桑美"过程中低层没有冷空气活动.地面风场上,"泰利"在杭州湾以北太湖以南存在东风和东北风的辐合线;"桑美"则存在东风和东南风的辐散."泰利"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南侧的高能区内,存在中尺度锋生,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和强对流的促发;"桑美"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北侧的低能带内,并且层结非常稳定.相似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可能差别很大,需根据具体的天气形势、边界层内冷空气活动情况、地面风场辐合线,以及能量锋区和稳定度等方面做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998.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及其输送过程的模式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模拟分析了一次雷暴过程中放电活动特征及平流和湍流对LNOX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中部负电荷区域的上边缘,对应上升气流区外围、水平流场中心部位的区域,因为放电传输距离较长,所以强放电区主要落在这些部位,且向上传输。在负电荷中心区也有少数放电点,但传输距离较短。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逸出闪道后,被云中平流和湍流输送,最后在弱流场区域内形成LNOX浓度中心,峰值达9×10-9。LNOX的输送主要以平流为主,但在云底层及雷暴消散阶段,湍流输送也起重要作用。在雷暴云消亡期,LNOX的峰值为2.7×10-9,比晴天值大1个量级。  相似文献   
999.
以实况资料作初始场,利用改进的MM4中尺度模式对西北地区2001年4月8~9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位势涡度、涡度、垂直速度、螺旋度等热、动力物理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各物理量场在沙尘暴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很好的配置,物理量量值及其分布特征的变化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发展、消弱的不同时期有着很好的对应。通过改变秦岭及河西走廊地形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秦岭地形对此次沙尘暴天气系统影响很弱,而河西走廊地形对沙尘暴天气系统影响较大,河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刘英  柳崇健  徐辉  赵永明 《高原气象》2006,25(4):651-657
利用PSU/NCAR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对影响我国北方一次非汛期突发性强降水过程实例,进行了三重嵌套模式区域采用若干不同降水方案(特别是采用显式微物理方案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若干组合)的对比试验,在揭示物理耗散技术正是通过将模式水平扩散方案纠正到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约束而使该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精度和模拟质量获得明显提高的物理实质的同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数值模式引入第二定律对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