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本项目研制的小型MEMS强震仪,在软硬件上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适应多种场合的应用需要.硬件由MEMS加速度计、控制处理器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有线IP网络实时数据传输系统、无线3G数据传输模块、GPS校时模块以及内置高容量后备锂电的供电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52.
以频率为2.4 GHz和5.8 GHz设备为例,对扩频微波网桥在新疆测震网络中的应用范围进行阐述;根据实际工作中无线网桥的安装架设经验,对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3.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声学数据传输模块,与目前海洋调查中常用的自容式SBE 25 CTD集成,建立一套能够实时监控CTD数据和工作状态的CTD测量系统,克服了自容式CTD盲测的固有缺陷,有效防止仪器触底,确保仪器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54.
如何在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中架构VPDN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地震系统约有100个站点需要利用无线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输,前期是利用自建的VPN网络,其传输速度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传输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不能对仪器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不能按时收取、无法按时向国家台网中心报送数据的情况。而目前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业务的拓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数据传输网络,用于承载前兆无人职守系统、流动测震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鉴于上述情况,湖北省地震信息网络部门通过分析各分支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数据传输的要求,最终使用中国电信的无线VPDN业务,组建湖北省地震数据监测VPDN网络系统。从而满足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观测数据上报的安全性和地震分析预报的及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5.
一、RTK测量系统 RTK测量系统是GPS测时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数据传输系统、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6.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因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可以用于传输包括烈度在内的强震动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烈度速报的性能测试和在芦山7.0级大地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北斗卫星系统目前在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方式和效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7.
对新疆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地震测震应急流动台站的架设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应急流动台站的台址勘选、仪器设备的安装架设形式及数据实时传输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期望对今后的地震现场应急流动测震台站的安装架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8.
“十五”网络项目中测震台站CDMA数据传输方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网络到台站,IP到仪器",从台站数据的采集到数据传输,台网中心数据的接收与实时处理,全部建立在网络化的平台上.因此,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本文从CDMA数据传输方式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了数字地震项目建设过程中测震台网试运行的数据特点,研究表明:测震台站CDMA数据传输模式的连续率较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震数据的传输应尽量采用专用信道.  相似文献   
59.
虚拟专用网技术在远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宁 《地质与资源》2007,16(3):234-236,182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者作为远程用户需要与其所在的地质调查研究机构进行数据的安全传输.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在使用公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保证其安全.本文讨论了虚拟专用网的分类、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某地质研究所的网络拓扑,给出了一个虚拟专用网的解决方案,对其中的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的虚拟专用网服务器进行了详细配置.  相似文献   
60.
美国水文要素采集与传输技术简介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章树安  张留柱  梁家志 《水文》2000,20(1):62-63,61
介绍珠水文站网及组织管理的现状、水文要素的主要采集手段和方法,以及美国水数据的传输与管理方式,提出了不断提高我国水文要素采集、传输自动化水平,加快实现水文信息共享步伐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