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8篇
  免费   2272篇
  国内免费   3468篇
测绘学   1067篇
大气科学   4639篇
地球物理   1314篇
地质学   5472篇
海洋学   1819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993篇
自然地理   162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78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463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7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利用在水温垂直剖面无因次自模函数研究海洋垂直热结构方面的经验,对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海水水温的正、负梯度层,提出了2种无因次温度和深度表达式,然后利用实测资料按单站和整个研究海区分别拟合了自摸函数θ=f(η)。回算检验结果表明,用上述自模函数回算水温的平均均方误差均小于0.15℃,证明了含中层冷水的垂直热结构亦存在自模性,所提出的无因次经验表达式具有可靠性,纠正了认为自模函数的建立仅适用于单跃层结构的观点,并为进一步建立黄海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模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利用一个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COADS1945~1993年逐月平均资料的强迫下对海温和环流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了全球热带海洋(主要是热带太平洋)海温和环流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模式ENSO冷暖事件演变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和观测一致的海温和环流的年际变化以及ENSO演变特征.其中热带印度洋年际SST变率的主要模态表现为与ENSO相联系的海盆尺度的一致性增暖或变冷现象,次级模态为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模态;热带大西洋的SST年际变率表现为类ENSO的年际振荡现象.在热带太平洋,SST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ENSO型,环流的年际变率表现为与ENSO相对应的热带海洋质量循环圈的年际异常.对应于暖(冷)事件,前期赤道海洋垂直环流圈显示出减弱(增强)的特征.其中南赤道流异常的位相较Nino3区海温总体要超前5个月左右的时间;赤道上翻流异常的位相在表层要超前4个月,并随时间由上至下扩展;赤道潜流的异常则显示出东传特征,其中最早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发生ENSO成熟前3个月180°附近.在模式ENSO冷暖事件的演变过程中,次表层海温异常沿赤道的东传起了关键作用,模式的ENSO模态主要表现为"时滞振子"模态.  相似文献   
103.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 1个陡地形影响修正的三维中尺度流体静力的气象学模式 ,对青岛地区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 ,青岛有多支海陆风存在 ,且每支海陆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向内陆伸展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沿岸山地的机械和热力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观测站 ,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等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4.
平台在海上受风、浪、流、冰等水平载荷作用产生倾斜,而土壤粘接力、摩擦力和土抗力是平台的抗拔和抗倾力,桶基平台应满足抗拔、抗倾稳定的要求,以保证平台的整体稳定性。讨论了桶基平台受水平力作用时,桶形基础的破坏模式及其计算方法,阐述了抗倾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基于MPI的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并行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LAGFD-WAM海浪串行数值模式基础上,利用MPI信息传递机制实现其并行化。通过对模拟区域合理划分,对数据采取分块加载,实现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幅度减少了通信量,从而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对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效率比较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加速比。对全球海浪模式,加速比和CPU数目大致呈线性关系。对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浪模式,在128 CPU条件下加速比可以达到91.9。  相似文献   
106.
郑金海 《海洋工程》2006,24(2):139-142
介绍了日本第52回海岸工学讲演会的概况,从海岸灾害、海岸生态环境、波浪与水流、海岸泥沙运动与地形变化、海岸建筑物等5个方面综述了日本海岸工程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7.
碳酸酐酶CA(EC 4.2.1.1)是含锌原子的金属蛋白酶,该酶的基本功能是催化CO2与HCO3-间的相互转换[1].该反应在许多生物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离子交换、呼吸作用、pH稳定性、捕获CO2和光合作用等[2~5].CA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已知的CA酶根据氨基酸序列被分为-αCA,-βCA和γ-CA三种类型[5~7].这3种类型的CA酶序列间的相似性很低,被认为是由不同的途径进化而来的[7].α-型的CA酶在动物、植物、绿藻、细菌和蓝细菌中都有发现[7],在藻类中报道的α-型CA还很少.迄今为止只在衣藻中发现2种异构体,在盐藻中发现3种[8,9],在红藻中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8.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9.
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2种方式搭配放养,旨在查明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设2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7尾/m2和34尾/m2;牡蛎、石莼各设1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 700 g/m2,140 g/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实验,2个密度下对虾的生长均是混养明显快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04±0.19)g,(5.20±0.22)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89±0.34)g,(5.66±0.30)g)。总产量也是混养模式稍高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330.92±8.91)g,(189.47±8.05)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264.97±11.46)g,(135.82±7.27)g]。混养模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其它水化学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分养循环水模式下虾室中水体过清、透明度过高,从而导致水中光照强度和光色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对虾生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Ocean surface waves are strongly forced by high wi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winter storms in the Sea of Japan. They are also modulated by tides and storm surge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surface wind forcing, tides and storm surges on the wav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wave model, a high-resolution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and a hydrodynam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Five month-long wave model simulations are induct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ocean waves to various wind forcing fields, tides and storm surges during January 1997. Compared with observed mean wave par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 filed has very great effect on wave simulation. Tides and storm surg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ves in nearshores of the Tsushima-kaihyō, but not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Sea of Japan.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good quality surface wind product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 waves in the JES and other marginal seas, especially near the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