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7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824篇
测绘学   1254篇
大气科学   1768篇
地球物理   748篇
地质学   1114篇
海洋学   63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2031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40年的云南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冰雹的季节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的特点;冰雹的季节分布还与海拔高度有关,低海拔地区为春季多雹型,高海拔地区为夏季多雹型;滇西地区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较滇东地区显著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东部地区站点明显;滇东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处于冰雹相对较少时期。从区域来看,年冰雹日数山区较坝区高,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高。  相似文献   
62.
已有的时空数据库研究集中在模型和语言上,缺乏时空数据库的系统实现。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种应用Informix数据刀片技术进行时空数据库系统实现的方法,论述了底层的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数据刀片的实现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3.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 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 cm为界,30 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 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 cm以下 (30~50 cm) 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 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 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 (负) 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 (气温) 呈负 (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4.
干旱及高寒荒漠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及相互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黑河试验1991年6月20日~8月21日、1990年12月17日~2月15日每天48个时次和第二次青藏高原试验改则及狮泉河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及高寒荒漠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65.
贵州近50a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EOF展开、方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功率谱检验等方法,通过对贵州省15个气象观测站50a(1951年3月~2001年2月)的气温变化和中国160个站气温变化的对比,以及其自身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贵州气温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趋势跟整个中国同时期气温演变趋势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贵州春季、冬季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类型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省之东北部气温相对低,而省之其它地区气温相对高,而夏季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跟冬、春季气温分布类型接近相反,秋季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夏季气温易于预测,而冬季气温难以预测;各个季节之间气温演变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夏季气温变化自身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2.6a。  相似文献   
66.
重庆市春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有关干旱计算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市)春旱发生频率,分布情况以及开始期,结束期,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区域干旱指数,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市区域性春旱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7.
利用秭归1959-2000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近42年秭归降水特征作了分析,揭示了该县的干旱规律,并结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水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69.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对NCEP/NCAR和SMM/I两种积雪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种积雪资料反映出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特征比较一致,NCEP/NCAR积雪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