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和生物化学循环中对水和能量的交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的方法,研究了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相似文献   
53.
高绍鑫  刘静  常煜 《湖北气象》2022,(4):426-433
利用1970—2019年内蒙古地区110个国家站降水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四季和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分维数(D)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呈增多趋势,其中在东部的偏东地区增多最显著,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特征,持续时间为8 a,但在内蒙古西部的偏南地区和东部的局地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春季、秋季和冬季年降水量的年代变化呈增多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冬季在东部的偏北地区的个别区域Hurst指数H=1,呈现完全预测特征,降水量未来趋势为增多趋势且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3)四季降水量过去的增量与未来的增量都呈正相关,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的持续性最弱,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的持续性最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记忆长度分别为8 a、8 a、9 a和10 a。  相似文献   
54.
利用了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Jason-1第1周期至第129周期卫星测高数据,采用共线平差的方法计算了2002年至2005年全球海平面的季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全球海平面高第一、四季度上升,第二、三季度下降,且第三季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及气象站周围10 km缓冲区内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56.
在辽宁省的南部,千山山脉延伸入大海,形成了辽东半岛。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像两只巨大的手臂拱卫着渤海湾。而旅顺口便位于辽东半岛西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望山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扼守渤海的咽喉和护卫京津的锁钥,世称辽东第一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7.
申丹莉 《地图》2009,(6):66-71
潞城,是古老的,然而却越来越焕发出年轻昂扬的姿态。它蜕去以往的质朴,兑入了时尚与妩媚的元素。这座建制两千年之上的古城,以前的小家子气已消失殆尽,覆盖于上的世纪风尘,也在不断的改造里,变得新贵起来。走在宽阔洁净的街道上,看着赏心悦目的草皮、别有洞天的公园,旧日的潞城印象已全部模糊,只有它的别名还隐约透露着苍茫岁月里的若干细节。  相似文献   
58.
分析讨论了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在产生季风逆风流的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中的作用;应用季风逆风流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解释冬季风和夏季风逆风流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季风风应力是产生季风逆风流的主导因素;冬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合生成高水位带和高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NE向的冬季逆风流,南侧产生SW向顺风流;夏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散生成低水位带和低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SW向的夏季逆风流,南侧产生NE向的顺风流;冬季风盛行期间,风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的黑潮水,将加速冬季逆风流的形成,加大冬季逆风流的强度;夏季风盛行期间,风应力的作用使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不能进入南海,即使别的原因令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流入南海,但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对夏季逆风流具有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典型植被生长季遥感模型提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候变化是衡量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敏感的指示器,针对青藏高原这个独特地域单元上特殊的高寒植被进行关键物候期遥感提取模型及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以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算法与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相结合的数据重建模型获得高质量2003-2012年青藏高原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分别利用动态阈值法、最大变化斜率法、logistic曲线拟合法3种遥感植被生长季提取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两种典型植被的生长季(SOS生长季开始期,EOS生长季结束期,LOS生长季长度)进行提取。通过对3种模型提取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日均温模型对提取结果的验证发现,动态阈值法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植被生长季的最优遥感提取模型。该模型对近10 a的高分辨率典型高寒植被物候参量的反演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受青藏高原水热及海拔梯度的影响,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的空间分异规律,随春季温度的升高,近10 a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总体呈现生长季开始期(SOS)提前(0.248 d/a)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