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本文从构造盆地成因的角度,根据古水文地质条件、现代水文地质条件的成控作用,对碘、溴为主复合型矿泉水中特征指标的生成、主要化学成份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于白垩系泥岩类中大量有机物和微生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甲烷、硫化氢、氮气的同时富集了溴、碘等微量元素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2.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多年的野外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提出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应综合考虑灌溉淋洗、潜水位、时间及土壤化学改良4个要素;研究了西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变化及对周边土壤环境特征的影响,认为单一的水利用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土壤次生渍化的问题;通过不同用水条件下耕层土壤盐分变化及土壤改良剂综合配套试验研究等,提出本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3.
松嫩平原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论述了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资源潜力和生态功能,针对资源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不合理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开发湿地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才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松嫩平原荒漠化的EOS-MODIS 数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应用EOS-MODIS数据对松嫩平原的荒漠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计算出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VCI),反演求得荒漠化指数(DI),得到荒漠化面积;采用多种方法和复杂步骤,首次获得了松嫩平原碱质荒漠化、沙质荒漠化的面积,分别为160.30×104hm2和50.56×104hm2,分别占该区面积的24.35 % 和7.84 % ;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荒漠化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松嫩平原以碱质荒漠化为主, 当前荒漠化的发展程度已处于临界状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5.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是研究气候干旱化的理想载体,对于重建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历史及完善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松嫩平原干旱化的相关研究相当薄弱,黄土与区域构造—气候—水系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尚未明确。对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沉积学特征分析以及粒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和Sr-Nd同位素组成测试,结合粒度端元和小波分析,对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历史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高纬度寒冷气候影响,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沉积特征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潜育化的沉积环境是古土壤层磁化率呈现低值的主控因素;哈尔滨黄土堆积的出现指示了松嫩平原干旱化和松嫩沙地的发育始于~460 ka;黄土大于63 μm以及EM3端元组分共同指示了380 ka和300 ka两次明显的干旱化加剧和沙地扩张事件;TOC和Sr同位素指标揭示了这种干旱化加剧的现象一直持续到180 ka。此后,松嫩平原的气候逐渐趋于暖湿。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冷(冰量的扩增)—区域构造(松辽分水岭隆起)—水系演化(松辽水系的变迁)共同驱动了松嫩平原气候干旱化。上述认识对松嫩平原的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年丰  V.Bounlom  汤洁  卞建民 《世界地质》2005,24(3):282-289,311
应用地质历史与气候-构造旋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揭示新构造运动对盐碱土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与过程为松嫩平原提供了苏打盐份的来源和搬运途径,并营造了盐份的聚集环境.苏打盐份主要富集于全新世盆地的沉降区,沉降中心为现代土壤盐碱化的重灾区.自全新世以来,由于气候的干暖化,积盐作用广泛进行,在地表1.5m深的范围内,发育多层碱土.中全新世以来,在原始的碱性草甸草原上,发育了植被和土被,形成了良好的覆盖层,它们对草原生态环境起了保护作用.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暖化,导致土地迅速盐碱化.  相似文献   
117.
以MODIS遥感影像为基础,在各种气象参数和遥感空间建模的支持下,应用定量遥感反演技术,获取了松嫩平原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陆面温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四种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栅格影像。通过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总结了各种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湿度、陆面温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嗨,扎龙     
陈爱国 《地球》2009,(4):74-75
扎龙是我国最大的鹤粪等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粪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占地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善、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9.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2000年的1∶100000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1986~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由于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而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减少,松嫩平原西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9.80%、城乡建设用地增加0.66%;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10%、6.80%、1.20%和1.20%,15年的时间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总价值减少7000.15×104美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74%。  相似文献   
120.
松嫩平原西南部水域信息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学信息图谱综合了地学景观规律性、简洁性和数学模型的抽象性,它是现代空间技术与我国传统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它可反演过去、预测未来。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原理与表达方法,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松嫩平原西南部水域1979、2001年两期遥感数据,进行水域遥感信息图谱变化研究与图谱分析表达。研究表明,1979年松嫩平原西南部水体总面积为2018.22km2,2001年面积为1488.12km2,减少了530km2,水域变化的动态度为1.01%,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沙化、草地退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开发造成的。通过多种景观指数图谱理论来表达水域的变化特点,反映水域要素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嫩平原西南部遥感水域信息,反演了研究区的水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