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3篇
  免费   1053篇
  国内免费   1478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2533篇
地球物理   639篇
地质学   1974篇
海洋学   500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时态地理信息系统中时间的形式化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的时间特性,给出时间数学上的定义及形式化描述,并对各时间表达间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与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2.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I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甘肃省1994~2001年极端干旱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甘肃省80站月降水量资料,对1994—2001年连续8a极端干旱气候持续时间、空间分布、干旱影响程度、相似年等进行研究。得出1995年、1997年、2000年是近8a中干旱量严重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4.
艾子 《气象》2003,29(4):24-27
2002年春末夏初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1~12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纬度地区纬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 - ”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7月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典型阻高;东亚夏季风偏强,南亚夏季风及热带对流指数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95.
溃变原理在2002年成都市高温天气预测中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萍 《四川气象》2003,23(1):10-11
利用溃变原理的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高温天气的预测,特别是在气温异常偏高的情况下,发现滚流的方向性构成了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1948-2000年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面积比降水量增加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华北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97.
太平洋混合层厚度(dml)年际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太平洋区域30a逐月混合层厚度(dml)及浅层海温(Ts)距平资料,分析了20°S以北太平洋区域dml年际变率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得到两个纬向dml高变率带,它们分别位于北太平洋(45°N附近)和赤道中、西太平洋.重点分析了赤道太平洋dml高变率带,并对其上混合层气候位置、dml年际异常与El Nino事件关系及伴随强El Nino事件的dml正异常东传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8.
蒙阴县降水和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少英  李欣 《山东气象》2003,23(2):44-45
利用蒙阴县1959~2002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蒙阴降水和高、低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42mm;前后期对比分析表明,后期春季降水略有增多,冬季有所减少,夏、秋两季明显减少;后期高、低温出现频率明显减小,但高温平均值略有升高,低温平均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
王唐修 《山东气象》2003,23(2):46-47
调查分析了2002年五莲县蚕茧减产的主要气象原因,结论认为,2002年春季的低温、夏秋季的高温干旱不利于桑树生长和蚕儿发育,从而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1957~2001年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三门峡市高温天气形势,确定了高温天气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