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6篇
  免费   3137篇
  国内免费   2897篇
测绘学   1537篇
大气科学   5564篇
地球物理   1321篇
地质学   3059篇
海洋学   1806篇
天文学   302篇
综合类   791篇
自然地理   1880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636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646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808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利用NMC的200hPa和850hPa风场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和东亚夏季风异常环流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当北半球夏季出现积雪强迫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既存在异常纬向环流,也存在异常经向环流;而当出现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以异常纬向环流为主。分析还发现源于北太平洋的异常涡旋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先取西南路径,在到达菲律宾东部以后折向东南。  相似文献   
902.
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用1873 ̄1996年/1997年资料,延长计算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研究了指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还指出,该指数与印度季风强度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903.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904.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0~1994年大陆3.2m深度和台湾3.0m深度的地温资料,分析了15a来的逐季地气图,统计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活动,发现平均每季有1个地热涡活动,其水平尺度比大陆内部的地热涡要小,生命史也要短,进入台湾地区的地热涡绝大多数是从西方和北方进入,其移动速度比大陆内部的要快得多。90%以上的地热涡在同期有多雨区与其对应,热涡中心与多雨中心相距在100km以内者占68%。最后给出了一个季度降水的定性预测方案,其步骤为:预报地热涡的中心位置、强度和水平尺度;推算降水正距平区的水平尺度、中心位置和强度;根据本区发生的地震等情况进行预报订正。  相似文献   
905.
对流层高层偏北气流在梅雨暴雨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翟国庆 《气象学报》1998,56(1):68-76
文中对江淮梅雨暴雨过程中的高低空流场特征及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部青藏高原东侧常有高空偏北大风轴汇入南亚东风急流中.在这支强北风轴北端发现高空辐散和辐散的增长.亦即有利于低层辐合上升的持续、发展和加强;表明了低层西南急流与高空青藏高压东侧的偏北强风轴之间的次级环流圈,有利于梅雨暴雨的持续.  相似文献   
906.
甘肃省河东地区伏旱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阐述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路和优点,并对甘肃省河东地区1951~1995年伏期干旱强度指数分别用墨西哥帽型小波和Haar型小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河东地区的伏旱由不同尺度的振荡构成,中部地区的伏旱准19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2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陇东和陇南地区准22年和准10年的振荡周期较明显,有1个上升和2个下降阶段。对原时间序列进行了不同尺度的重构,说明小波分析可以用于滤波。  相似文献   
907.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统计诊断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统计诊断及数值试验,探讨旬平均尺度遥相关型的存在和时空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各遥相关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5种遥相关型在旬时间尺度上表现得十分清楚,且具有冬强夏弱的特点;各种遥相关型特征指数时间序列具有随时间演变的一般规律;某些海区的海温异常能激发出一定的遥相关型,5种遥相关型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各种遥相关型特征指数能反映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异常的特征,因而可以作为研究长期天气过程和预报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8.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与中国东部汛期降水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欧洲中心1980~1989年逐日200hPa、850hPa风场及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GMS观测的TBB逐日资料,探讨了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的强弱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指出东亚夏季风系统中的两条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季风槽)和副热带辐合带(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即热带季风槽偏弱时(弱季风),副热带梅雨锋偏强;反之热带季风槽偏强时(强季风),副热带梅雨锋偏弱.江淮流域的降水与热带季风槽、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密切相关,即热带季风槽偏弱(弱季风),梅雨锋偏强时,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多;热带季风槽偏强(强季风),梅雨锋偏弱时,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少.研究表明:热带季风槽和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与偏西气流的加强密切相关.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偏低,黑潮地区的海温偏高时,赤道东西太平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中纬度Hadley环流的下沉支气流减弱,东亚季风槽较弱(弱季风),梅雨锋较强;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海温偏高,黑潮地区的海温偏低时,赤道东西太平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中纬度Hadley环流的下沉支气流加强,东亚季风槽较强(强季风),梅雨锋较弱.  相似文献   
909.
建立一列按照一定采样要求取得的标准化年轮指数、年表资料,通过对年轮年表和水热因子的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证明年轮指数变化和旱涝、低温冷害等生态灾害有紧密的关系,因而采用年轮指数序列的谱函数,计算了旱涝、低温冷害变化周期,并叠加外推估计未来10年处在高温多雨的周期中,洪涝灾害发生较频繁  相似文献   
910.
该文从大气-作物-土壤系统出发,建立了贵州省粮食作物综合生产潜力模式,提出了作物增产潜力指数的概念,分析了在现实条件下和未来条件下作物生态气候增产潜力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