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5篇
  免费   3993篇
  国内免费   4862篇
测绘学   1368篇
大气科学   3997篇
地球物理   3640篇
地质学   9812篇
海洋学   3149篇
天文学   327篇
综合类   1194篇
自然地理   2483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1462篇
  2013年   1084篇
  2012年   1514篇
  2011年   1516篇
  2010年   1165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180篇
  2006年   979篇
  2005年   1065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521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54年   12篇
  1950年   6篇
  1948年   6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李鸿雁  邬虹霞  霍世青 《水文》2008,28(2):60-63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与GAS参数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非汛期径流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2000~2003年的径流进行了实时预报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这种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本文为非汛期径流预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就计算分析手段而言,GAS在参数优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机理及凌汛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黄河内蒙古段冰凌形成杌理、冰情演变及凌汛成因.文中系统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演变过程的四个时期,即由冰晶形成至产生大量冰凌的成冰期;由凌块封冻至盖面冰层增至最厚的结冰期:冰层开始融化至解冻前的融冰期和解冻开河至冰凌消失的消冰期.分析研究了影响凌汛成因的热力、动力和河势三大作用因素.使河水成冰又由冰融化成水的热量交换作用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热、水温、气温、风、降水量、空气中的湿度:水位的抬升以至流速的变化等水流作用,均为动力因素;河道的特性影响为河势因素,通过分析研究,便于指导防凌实践,使防凌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3.
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叶勇  王振宇  范波芹 《水文》2008,28(1):56-58
小流域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预测预警难度较大.本文结合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了以水位反推法计算临界雨量,简单实用,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4.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枯水径流预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益平  邓俊 《水文》2008,28(3):33-37
介绍了BP人工神经网络的桔水径流预报方法,编制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枯水径流预报方案.根据枯水径流预报方案的预报精度评定成果,总结了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枯水径流预报的特点.研究表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枯水径流预报方案能够满足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珠江流域的枯水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毛革 《水文》2008,28(3):65-66
本文简述了珠江下游控制站枯季径流特点及珠江流域枯水研究概况,对珠江枯水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珠江枯水研究的重点:开展人类活动对枯水径流的影响研究及枯水水文气候研究,同时指出,为指导流域的防旱抗旱工作,需建立枯水水情数据库及枯水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66.
两种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在吉林西部的应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平  卢文喜  龙玉桥  李平 《水文》2008,28(2):49-54
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模拟预测模型,为了对比二者的优缺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选择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在过去10年问由于长期超采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相比ANN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但改进ANN具有更高的拟舍精度.同时,两种模型预报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如继续按过去的开发模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将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67.
TCE(三氯乙烯)是一种工业中应用广泛的氯代溶剂,由于它的不合理使用使之成为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而对其最常见的净化处理方法是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利用地下水三维教值模拟程序Visual Modflow对受TCE污染的某含水层净化恢复进行模拟研究, 通过对仅抽出处理与现场向含水层添加氧化剂的模拟比较,表明采用现场添加氧化刺NaMnO,4的处理效率要比不加任何试剂的处理效率高很多,同时采用Visual Modflow计算"引擎"的不同模块模拟时中表现了明显差异,说明模拟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块.最后通过不同井距模拟,获得了研究区在"五点式"井场布置条件下的最优井场抽注距离为25 m.  相似文献   
68.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2008,28(1):35-42
高度演化的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P过铝质熔体以富P,高ASI,贫Fe、Mg、Ca,强烈亏损REE、Th、Y以及具有W、Sn、Nb、Ta等金属的矿化为特征.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中的碱性长石为富P长石,长石中P可以有效地指示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演化历程;在岩浆演化的晚期,P与Li具强的亲和性,形成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的组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P能降低简单花岗岩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粘度以及增加H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P能否促进过铝质岩浆的液态不混溶,能否促使等价不相容元素在过铝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分异,是否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氧化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0.
张立新  王睿 《贵州地质》2008,25(1):74-79
美国内华达州的金矿,最近被认为是富金的沉积喷流矿化作用形成的矿床,平均金品位为14g/t.典型的沉积喷流矿床发现于德国的Rammelsberg矿床(1g/t)、加拿大的Anvil地区矿床(0.7g/t) ,美国爱达荷州的Triumph矿床(2.2g/t).这些矿床特征显示盆地卤水可形成金矿床.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沉积喷流金矿床,代表了以前未被认识的包括大型Zn-Pb矿、中型的Zn-Pb-Ba(含Au)和重晶石的沉积喷流型矿床系列中的最后成员.矿物沉积、现代卤水和化学模拟的研究表明,沉积喷流型矿床中金属的比率和丰度的变化主要受硫的富集和氧化还原反应所控制.例如:金和钡溶解度在富H2S、贫SO2-4的流体中最高,然而碱金属溶解度在没有H2S存在时最高.化学模拟实验表明还原卤水在溶液温度为200℃时可以迁移1ppm的金(15wt% NaCl ,PH=5.5 ,H2S=0.01m).在卤水中H2S的含量主要受H2S的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的生产速率所控制,硫酸盐受流体中有机质和在沉积物中的Fe的硫化反应在液体中的迁移率所控制.因此,具有高有机碳和硫酸盐的沉积盆地形成的岩石中Fe含量低.碳酸盐岩和页岩,最有可能在能形成富金沉积喷流矿床的富含H2S的卤水环境中形成.由规模巨大的沉积喷流热水系统和盆地流体能够迁移金的证据提出了一种在沉积盆地中富集金的新机理,并为未来金的勘探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