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8篇
  免费   2716篇
  国内免费   3159篇
测绘学   1175篇
大气科学   6824篇
地球物理   2345篇
地质学   3378篇
海洋学   2285篇
天文学   191篇
综合类   922篇
自然地理   304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618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1005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807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911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942.
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杨修群  黄士松 《气象科学》1989,9(2):125-138
本文用一菱形截断15个波的九层的CCM进行了一组数值试验,研究了南印度洋上马斯克林高压(以下简称马高)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高增强以后首先增强了45°E附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北印度洋西部的亦道西风,使得最大西风轴线北侧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同时由于马高能量频散的结果,澳高也随之增强,从而增强了105°E—120E°处越赤道气流,使得南海菲律宾地区气旋性环流发展,降雨量增大。以上两方面使东亚西南季风和局地Hadlev环流增强,随而西太平洋付高增强。马高的增强不仅对邻近区域环流有短中期影响。而且使全球大气可以发生低频响应,在全球产生三个主要波列。一个是南半球的纬向波数3型,北半球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从日本到美国东南部。文中对这一波列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与观测研究结果甚为一致,因此马斯克林高压是影响南北半球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943.
王振会 《气象科学》1989,9(4):437-444
本文用经验正交函数法分析了南京气温垂直分布的统计特征及地面气温对正交展开的影响,提出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进行大气温度廓线遥感反演的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947.
948.
史凤苓 《气象》1989,15(4):58-61,56
本月上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很弱,全国气温显著偏高,中、下旬分别有强和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南方气温偏低,但东北、华北因温度回升较快,气温仍然偏高。就月平均气温而言,我国西部和南部偏低,北部和东部偏高。月内降水明显偏多,持续已久的秋冬连旱得到解除或缓和;江南,华南多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949.
本文报道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分别计算河北省南皮县试区两个不同时相TM与SPOT图像的亮度指数和垂直植被指数,进而求算变化向量、自动输出变化分类图的试验研究结果。经实地对22块变化图斑进行检验,都准确无误,表明从不同时相的卫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耕地消长及大宗作物种植面积波动是完全可能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0.
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三次地表爆破与福建龙海两次井下爆破所获得的大量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观测资料。确认了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其它水化学组份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爆破后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与各观测点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的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