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2篇
  免费   1430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测绘学   568篇
大气科学   3788篇
地球物理   886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715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69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克拉玛依夏季日最高气温与08时 850hPa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40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克拉玛依夏季日最高气温与08时850hPa温度的关系,寻找预报夏季日最高气温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2.
博州近45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博州4个气象站1960~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博州3个气候区域近45a来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5a来博州地区气候逐渐变暖,特剐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增温尤为明显,中部博河河谷区及东部平原增温幅度明显大于博州山区.博州山区的夏季气温略有下降.上世纪60年代异常冷冬、凉夏事件最多,80年代异常冷暖事件最少.  相似文献   
83.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84.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 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 cm为界,30 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 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 cm以下 (30~50 cm) 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 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 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 (负) 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 (气温) 呈负 (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5.
以电力缺乏的浙中地区金华市近两年的用电负荷为基础,从气象角度出发,通过气温变化对用电负荷的影响,高温灾害与用电故障关系的分析,揭示气温变化与电力调度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丽水近50年气温变化规律、突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霞  查贲 《浙江气象》2005,26(Z1):6-9
本文采用1953~2004年丽水观测站气温资料,通过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对近50年的气温进行诊断分析,得出1953年以来丽水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以0.1185℃/10 a的变化率上升;通过用滑动t-检验、Yamamoto法、Mann-Kendall法等方法大致确定1958年、1997年是年平均气温由冷转为增暖的突变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年平均气温序列本身建立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型预报能较好的拟合实况序列,对下一年的趋势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2004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全疆各地气温偏高,导致全疆大部地区入冬期偏晚。降水11月北疆大部分地区偏多,南疆大部分地区偏少,12月全疆大部分地区偏多。12月份,由于天气过程多而强,造成北疆大部地区降水偏多、积雪偏厚,有利于冬麦的冬前生长及安全越冬,同时为牲畜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总体对牲畜越冬有利。但12月中、下旬出现的强降雪和降温对牲畜的采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分析2003年12月19日陵水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极强的南北向气压梯度,加上中小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本次少有的大风天气.此外还讨论了造成海南几个测站风速相差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贵州近50a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EOF展开、方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功率谱检验等方法,通过对贵州省15个气象观测站50a(1951年3月~2001年2月)的气温变化和中国160个站气温变化的对比,以及其自身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贵州气温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趋势跟整个中国同时期气温演变趋势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贵州春季、冬季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类型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省之东北部气温相对低,而省之其它地区气温相对高,而夏季多年平均气温分布跟冬、春季气温分布类型接近相反,秋季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夏季气温易于预测,而冬季气温难以预测;各个季节之间气温演变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夏季气温变化自身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约为2.6a。  相似文献   
90.
亚洲赤道地区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 1980~ 1997年 85 0hPa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洲赤道地区 (0°~ 5°N)大气动能的纬向传播特征。结果表明 ,在亚洲季风区内 ,赤道地区大气动能 (K)的最强中心位于 75°~ 90°E ,次强中心在索马里急流区 (5 0°E附近 )。在 0°~ 5°N ,90°E以东 ,平均的大气动能扰动和赤道上经向风扰动主要起源于西太平洋 ,并向西经南海传播到孟加拉湾。而在孟加拉湾动能中心与索马里急流区之间 ,动能传播方向比较复杂。以上事实说明赤道地区东亚季风系统确实是存在的 ,与印度季风系统中扰动的传播方向不同 ,东亚季风系统中动能和经向风扰动在东西方向上主要受西太平洋的影响。在亚洲赤道季风区 ,这两个系统的交界处约在 95°~ 10 0°E附近 ,比过去界定的偏西 5~ 10个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