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471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263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幔源角闪石巨晶中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是认识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来源和演化的重要手段,由于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的体积较小(粒径仅为10~20μm),其详细化学元素组分的难以获得一直是制约进一步研究的瓶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扫描电镜、电镜能谱和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Tof-SIMS)对产于铜陵地区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矿物学研究表明,角闪石巨晶在上地幔和下地壳均有结晶,温压区间分别为T:850~900℃(温度),P:0.70×109~0.82×109Pa(压力),对应深度D:23.10~27.06km;和T:900~950℃,P:1.09×109~1.17×109Pa,D:35.97~38.61km。元素分布图显示,硫化物熔融包裹体主要有两种元素组成体系:S-Fe-Mn-Ni-Rb-Sr-Ba和S-Fe-Cu-Sr,幔源硫化物体系中Mn、Ni、Rb、Ba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特征可共溶,与Cu则表现出不混溶。在铜陵地区,上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一套碱性玄武岩浆,后受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影响,底侵进入下地壳深位岩浆房,发生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一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可能为辉长质。上地幔和下地壳的角闪石巨晶分别是由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和下地壳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辉长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当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到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以后,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又由于地壳硅镁层的混染作用,使得玄武岩浆中硫溶解度降低,促其熔离,从而释放大量的硫(S,以及Ni、Cu、Cr)。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正是在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由正在结晶的角闪石巨晶在结晶分异和轻度演化的玄武质岩浆中捕获的不混溶硫化物熔融液滴形成的。铜陵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由于下地壳硅镁层混染作用使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释放大量硫,必然会在莫霍面附近形成大规模高浓度的硫富集区,这些组分在岩浆上侵作用、地壳减薄作用或者裂谷作用的影响下很容易再活化,进入区域岩浆-热液流体系统,最终参与形成区域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92.
钛柱撑蒙脱石,通过将聚合羟基钛离子引入蒙脱石层间,焙烧后形成纳米TiO2氧化物柱,从而在蒙脱石层间荷载纳米TiO2,利用蒙脱石大比表面积等特点,能提高复合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李洪庆 《吉林地质》2012,31(1):133-136
介绍利用回旋钻与旋挖机组合施工工艺,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深厚卵石层中施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成孔效率、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健芪归附汤离子导入对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肾阳虚型LDH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牵引+推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芪归附汤中药离子导入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ODI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芪归附汤离子导入法干预肾阳虚型LDH,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探索更适合三疣梭子蟹资源量预测的模型方法,根据2006—2007年共四个季度在东海北部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boostingregressiontree,GBR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三疣梭子蟹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用方差解释率(VE)、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决定系数R2等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预测性能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了比较,选择其中最佳模型对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 GBRT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优于SVM模型,两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均显示底层海水盐度(SBS)为影响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GBRT模型的预测性能较高且模型较为稳定,其预测结果显示夏季的资源量高于其他三个季节,且各季节所研究海域的东南部均存在一个资源分布的低值区。研究结果预期可为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及资源量预测新方法的探索和分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6.
王艳忠 《地质与勘探》2013,49(3):469-474
为了解黑龙江东宁金厂金矿体土壤离子的电导率异常特征,查明金矿体中土壤离子电导率成分的离子组成以及不同种类离子的含量变化关系对电导率的贡献大小,初步探讨矿区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形成机理,本文对金厂金矿开展了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取得以下认识:(1)发现多个具有成矿远景的离子电导率异常区,经深部工程验证具有隐伏的金矿体;(2)组成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离子成分主要是HCO-3、SO2-4、Ca2+、Cl-、K+、Na+、F-、Mg2+、Mn2+等一套水可溶性离子,经过相关分析得出金矿电导率异常与各离子的相关系数为HCO-3>Ca2+>SO2-4>Cl->K+>Na+>F->Mg2+>Mn2+。  相似文献   
997.
秦爱国 《探矿工程》2013,40(5):48-53
论述了旋挖钻机多功能应用的必要性、多功能设计思路及方案,并对各功能配置及应用做了介绍。通过旋挖钻机的多功能设计,可大大拓展旋挖钻机的使用范围,降低用户设备购置成本,提高成孔质量,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样本熵-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地磁变化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EEMD-样本熵将非平稳的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复杂度差异明显的地磁变化场子序列;然后,针对每一个子序列分别建立LSSVM模型,选择各自适合的最优模型参数;最后,以地磁台站实测的地磁变化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并与基于单一LSSVM以及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EEMD-样本熵-LSSVM模型的预测值能紧跟地磁变化场的变化趋势,相比另外两种模型,体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地磁Kp指数小于3时,预测3h平均绝对误差为1.63nT。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电法勘探预测地下含水层单孔单位涌水量方法中存在要求大样本、易出现过学习和局部极小等缺陷,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具有小样本、推广能力强、全局最优算法等优点,又可避免现有预测模型中的过学习和推广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由电测深法观测到的电阻率和激发极化等参数建立了预测地下含水层单孔单位涌水量模型,在已知抽水试验的井孔上与以往预测模型对比表明,该预测模型不但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还具有很好推广能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陈浩  任伟中  舒中根  李丹 《岩土力学》2012,33(Z1):277-282
以重庆至长沙公路共和隧道为研究对象,研制出相似模型材料和配套试验设备,进行不同长度锚杆支护条件下的隧道超载试验。采用应变测量技术,测量两种不同长度锚杆支护工况下的隧道关键部位的应变值,据此分析围岩体在锚杆支护后的应力变化规律。通过模型材料室内试验,获取岩体相关计算参数,采用与模型试验相同的边界条件进行相应工况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围岩体的变形量、应力场和锚杆轴力因锚杆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反映围岩体应力和锚杆轴力因锚杆长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