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668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1011号台风"凡亚比"粤西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机制,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Ncep1°×1°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凡亚比登陆后在广东西部地区造成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初步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粤西暴雨二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强冷空气侵入和水汽输送增加,二次增强过程偏南风主导的水汽条件造成了暴雨增强。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剖面显示暴雨主要发生在等值线密集陡峭的区域,等值线的斜率增加对暴雨二次增强有指示作用。湿位涡在暴雨区为上正下负的垂直分布形式,对流层上层高值位涡向下传递,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促使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992.
2011年,南阳市国土资源局以实现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为目标,不断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有效缓解了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保发展、保红线”双重压力和难题,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再创国土资源管理新佳绩。日前,该局再次荣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2011年度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这是自2009年实施目标考评以来,该局连续3年获此殊荣,同时也是全省唯一连续3年获此殊荣的单位。  相似文献   
993.
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61个天然植物群落样地的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和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主要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生态位宽度值大,分别为该区的泛化种和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2)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正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呈中性联结(χ2<3.841,p>0.05),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3)种间联结系数(Ochiai指数)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无直接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4.
陈利顶  杨爽  冯晓明 《地理研究》2008,27(6):1225-1235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年、2002年遥感影像数据,借用地形位梯度指数,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其空间扩展形势。研究表明:(1)海淀区建设用地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驱动明显,表现出既向低地形梯度位也向高地形梯度位扩展;但农业用地、果园因建设用地扩展受到挤压,表现为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态势;林地在高地形位得到了明显恢复,也有向更低的地形位扩张的趋势,但灌草地和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受到林地挤压,低地形位受到农业用地、果园挤压,优势地形位明显萎缩;(2)延庆县建设用地扩展受地形位驱动作用明显,主要集中在低地形位区域;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位上,变化不大;果园在经济发展需求驱动下,向更高地形位扩展;林地在较高地形位得到较好恢复,对灌草地、未利用地产生了挤压作用,使得灌草地、未利用地在中高地形位的优势度降低,优势分布区间趋于萎缩。  相似文献   
995.
位场曲化平积分方程的迭代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位场曲化平的新方法. 给定观测曲面S上的位场、S对下方水平面P的相对高程,确定P上的位场. 利用由P向上延拓到S的积分式,建立这两个面上位场及相对高程三者所满足的方程,它是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 用Fourier逆变换式把这一空间域积分式化为波数域积分式,再由指数函数的Taylor展开进一步化为级数式. 积分方程的解采用逐次逼近法迭代计算,即用S上的位场观测值作为P上位场的初始迭代值,用导出的级数式求得S上的位场计算值、由S上的位场观测值与计算值之差校正P上的位场,多次迭代,直到满足迭代终止准则. 我们还给出该积分方程的波数域迭代计算方法. 模型算例表明,重力异常曲化平的均方差和磁异常曲化平的均方差分别为0.0008 mGal和0.0019 nT,在主频为2.26 GHz的笔记本电脑运行,2048×2048数据量,计算时间是975 s. 野外磁场实际资料处理也证实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在单轴晶体光轴任意取向的情形下应用惠更斯原理导出了双折射滤光片产生位相差的精确公式,结合几种熟知的特殊情形进行了简要讨论,给出完全一致的相关结果,揭示该普遍公式的正确性.针对光轴标定误差小的晶片,对普遍公式进行相应的近似,进一步分析了晶片定轴误差对宽视场双折射滤光器视场的影响,说明引入适当的光轴定向微扰误差可以增大滤光器某一方位角处的视场.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刚体地球极移和章动的联合动力学方程。给出了CIP轴的极移、岁差章动动力学方程,在顾及到5阶岁差章动力矩的情况下,给出了CIP轴的岁差章动表达式。通过推导发现。奇数阶引潮力位产生的岁差章动力矩使得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出现了异向项(即:黄经章动出现了cos项,交角章动出现了sin项)。  相似文献   
998.
渤海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粗网格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8月31日渤海地区一次强阵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中的大气资料进行了重建.根据该资料,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水汽输送、假相当位温和湿位涡等物理量在这次强对流过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修正的对流有效位能可以提前对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做出指示,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θse=340 K高能暖湿气团所在的位置以及处于△θse<0的位势不稳定区有明显对应关系.另外,水汽通量的辐合中心与雷雨大风天气发生的区域基本一致.而700hPa等压面上的湿位涡最大负值区的叠加位置也是雷暴发展的另一有利形势,MPV正负交界处带状区域出现了南压和东移,表明湿位涡的发展趋势对冷锋锋面移动的路径、速度有较为明确的指示意义,移动过程中,由于出现降水,同时还伴随了湿位涡负区减弱的特征.上述物理量为雷雨大风预报提供了部分客观判断依据,可作为预报员得出预报结论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地层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可区分为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两类,地层学就是依据这两类时间概念和标志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坐标。选定百万年为地质学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层学的武断和盲从,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性、严谨性的不懈追求。地层学完全能够在“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中,依据自然规律和需要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单位谱,如天、月、年以及岁差、斜度、偏心率周期等,建立与人类社会接轨的时间单位和地质学时间坐标。地层的形成作用可以区分为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类型--生物加积和热侵位加积作用。由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地层学三定律(上新下老;水平叠置;侧向连续),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平行;由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瓦尔特相律和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原理,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斜交;而由生物加积和岩浆侵位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其岩性界面与等时面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体的侵位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采用磁组构方法研究了该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岩体的侵位机制。结果显示,胭脂坝岩体51个采点、348个样品的平均体积磁化率(Km)值普遍小于100 μSI,总体较低。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特征表明,岩体磁组构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大部分样品的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小于1.10,平均为1.06,表现出低各向异性度的总体特征。样品磁化率椭球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椭球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的磁组构是典型的岩浆组构,记录了岩浆侵位的流动构造。岩体磁组构以东西向中低角度倾伏的磁线理和南北向倾伏的磁面理为总体特征,磁线、面理轨迹揭示出岩浆自西向东的侵位流动。这样的岩浆侵位过程应与中、浅部地壳的走滑挤压构造相关,岩体侵位时造山带处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