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4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Parsivel(R)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粒子特性是大气运动和云内微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在云降水物理及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测量方法不适合对大量数据分析寻找规律,德国OTT公司的Parsivel(R)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自动测量难题.该仪器是以激光测量为基础的粒子测量传感器,采用平行激光束和光电管阵列结合,当有降水粒子穿越采样空间时,自动记录遮挡物的宽度,通过穿越时间计算降水粒子的尺度和速度,根据各种参数的综合信息对降水粒子进行分类,并能够以数字形式显示瞬时降水强度、降水粒子总数、累积降水量、降水时的能见度和雷达反射因子,以图形方式显示降水粒子尺度谱、速度谱、降水粒子分类且自动生成天气现象代码,实现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激光降水粒子谱仪主要用于气象水文观测.在雷达气象学领域可用于Z/R关系的拟合修正,比传统的用雨量筒观测数据拟合效果好得多;由降水粒子谱仪测量雨滴的降落速度,可以对天气雷达垂直向上测量的粒子径向速度谱进行校正.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一直是一个难题,自然降水粒子谱分布形式与人工催化以后的降水粒子谱型理论上应当具有较大的差别,人工增雨作业降水滴谱变化物理响应和降水强度时间变化响应都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能够实时检测到这些差别,就能够充分说明人工催化的有效性.未来如果能够进行联网观测记录区域性降水、降雹,就有充分证据表明人影作业的有效性,在定量化作业效果评估以及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利用该仪器已经对一年的自然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将所获得的降水粒子谱、雨滴浓度值随时间变化状况与卫星反演的云顶有效粒子半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发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2.
江淮流域夏半年日照时数气候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琦萍  王传辉  周建平  罗艳 《气象》2014,40(5):549-554
基于江淮流域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利用旋转正交函数(REOF)、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半年(5—10月)日照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半年日照时数普遍在1000~1200 h之间,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点,但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又存在区域性差异。同时发现其标准差与平均日照时数呈现并不一致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将江淮流域日照时数分为4个区,分别为北部区Ⅰ、东北区Ⅱ、西南区Ⅲ和东南区Ⅳ,每个区都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但在线性趋势、突变时段以及周期特征上,各个区域又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3.
植被物候是指植被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发育节律。研究植被物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目前利用植被遥感指数进行物候监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具有强耦合关系,在植被物候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本文利用双逻辑斯蒂函数模型,基于3种SIF数据(GOME-2,GOSIF和CSIF)计算了北半球地区2007年—2018年的物候特征,并与两种GPP数据和5种植被指数(VIs)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接下来利用GOME-2 SIF数据分析了北半球地区的物候分布特征,并利用Sen斜率因子检测北半球地区的物候变化趋势,最后计算了3个主要的气候因子对植被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IF数据计算的SOS与EOS比基于VIs数据的计算结果要更加接近于基于GPP数据的计算结果。(2)基于GOME-2 SIF数据计算的北半球地区植被2007年—2018年平均生长季始期(SOS)主要(>90%)集中在100—170 d,平均生长季末期(EOS)则主要集中在220—270 d。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SOS较晚,而EOS...  相似文献   
894.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讨论了环黄、渤海海洋站之间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6°N断面、大连—成山头断面和渤海中部断面盐度的整体趋势都是升高,黄河流量的减小是造成渤海盐度升高的重要原因。黄海千里岩站1960~2000年间的盐度整体趋势也是升高,年变化率为0.01/a,造成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减少,并且其短期震荡可能和ElNio有关,长期变化则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有关。此外,千里岩站和其他海洋站之间的盐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只是在时间上存在着1~3个月的超前。对黄、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的系统分析表明,近海盐度可能受到外洋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海环境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5.
瓯江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入海河流,每年约有200亿m3水体输入东海。为探究瓯江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入海通量及其长时序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实测数据与Landsat-8遥感影像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了瓯江CODMn遥感反演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8%),获得了1986—2020年瓯江中下游河段CODMn反演结果。此外,进一步结合降水数据估算了瓯江入海径流量和CODMn入海通量,实现了瓯江CODMn入海通量长时序变化遥感监测。结果表明,瓯江入海段CODMn干、湿季差异并不明显,但总体而言,CODMn在湿季略高于干季;1986—2020年,瓯江CODMn入海通量整体波动较大,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96.
高璇  赵东升  郑度 《大气科学》2023,(4):995-1006
IPCC指出增温应包涵三方面,即均值偏移、变率增大、对称性改变。然而,目前对于地表增温主要关注的仍是均值的变化,这会影响对于地表增温的全面认识。本研究基于1961~2018年59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温度数据,利用平均温度,温度方差和高温时间分别量化了均值偏移、变率增大、对称性改变3个指标,进而分析了中国地表温度变化趋势的空间格局。结果发现,在研究时段内平均温度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在1986年前后存在两个相反的变化趋势:1986年前,平均温度为减小趋势,而1986年后为显著增温趋势。在1961~2018年,高温时间出现提前的站点数(63.6%)多于出现滞后的站点数(36.4%)。温度方差在1961~1986年为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在1986~2018年为明显的增大趋势。此外,平均温度,温度方差和高温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而言:1961~1986年,高温时间推迟,平均温度下降,温度方差下降的站点数最多,占总站点数的23.9%,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而1986~2018年,高温时间推迟,平均温度上升,温度方差增大的站点数量最多,占到总站点数的41.5%,空间分布不均。各温度指标年...  相似文献   
897.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及秋季气温增暖趋势等。  相似文献   
898.
32°N断面二十年来生态环境的演化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辉  石晓勇  张传松 《海洋学报》2009,31(3):121-126
通过分析20a来(1975—1998年)32°N断面春、秋两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参数,选取特定年份对该断面各环境要素断面分布特征做了探讨,并结合各环境参数的距平图及多年气候趋势系数,初步讨论了各环境参数春季和秋季多年来的变化趋势及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20a来各环境参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春季、秋季无机氮有上升趋势,溶解氧、磷酸盐和硅酸盐呈下降的趋势;氮可能成为春季东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99.
利用邯郸1980—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河北乐亭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基于Hybrid radiation模型,估算邯郸近38 a太阳辐射,采用线性倾向率、突变检验、复小波分解等方法,分析邯郸太阳辐射的空间特征、线性趋势、突变和周期。结果表明:邯郸年辐射值为5 000~5 300 MJ/m2,春、夏季太阳辐射约是秋、冬季的2倍,大部分县太阳辐射资源很丰富。邯郸太阳辐射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经历了连续减少、稳定维持和缓慢增长3个阶段,近10 a太阳辐射的缓慢增长主要是由春、夏季太阳辐射增加引起的。邯郸春季没有突变点,夏、秋、冬季和年序列的突变点分别为1995、1999、2001和1996年,突变年之后,下降趋势减缓。除春季外,邯郸太阳辐射存在2~4 a显著的短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