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西部花坤头营子地区旋卷构造是板块碰撞陆内造山作用结果.该构造由内环、外环及推覆体三部分组成.内环为一个完整的莲花状构造体系,由中心向外,岩石地层单位呈一圈一圈的,由老向新排列.外环为以雾迷山组为主体的北东向的瓦房子复背斜核部.内环与外环以塌陷断层、旋转挤压断层分隔.与该构造有关的矿产有铅锌、锰矿.  相似文献   
2.
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通过梳理东盟研究智力支持与“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作用机理,运用文献计量及空间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东盟国家的研究机构、研究人才、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语言专业培养以及联系机制等进行多角度解析,旨在揭示“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东盟研究智力支持现状与问题如下:1)面向东盟的智力支持机构数量少、基础不足、地域分布不均;2)智力支持人才建设不足,以国内平台为主,呈现“相对集中,宏观分散”的特征;3)智力支持方法与成果,关注面相对窄、学科分布不均衡、定量方法运用较少;4)语言智力支持方面,非通用语学科建设不足、语言学术衔接不畅、语言人才培养较少;5)智力支持联系机制缺乏平台建设,受地缘环境主导思维影响大等。立足于东盟研究智力支持的现状与问题,依次提出:整合优化组织机构、重视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对接、打破学科壁垒,优化成果质量、加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与衔接、建设有效沟通平台等相应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三维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渐成熟,将GIS技术、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与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相结合,形成先进实用的储量估算软件是目前国内地学信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矿山行业也迫切需要一个集三维矿体建模与可视化、矿山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核心区滑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以Google Earth 0.55 m分辨率的2005、2009、2015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建立滑坡数据库,在ArcGIS 10.2平台上计算滑坡点的最邻近指数、K函数曲线及密度分布。结果显示:1)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2005、2009、2015年的滑坡数量分别为184、337和285个,对应最邻近指数为0.556、0.603、0.628;最显著聚集的空间尺度为1 000 m,从聚集向离散分布转变的空间尺度阈值分别为2.9、3.9、3.6 km。2)3个年份滑坡点高密度区占比逐渐增加(2.3%→5.8%→8.3%),中密度区占比亦逐渐增大(15.7%→21.8%→27.9%),低密度区占比逐渐减小(82.0%→72.5%→66.8%)。3)需要重点防范滑坡灾害风险的区域为森林区的西段和东段,村寨区的多依树、硐浦、勐品、水卜龙等地,以及阿勐控河和碧猛河流域内的梯田区。综上,研究区2005-2015年滑坡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人类活动对地表景观干预程度不断加大,滑坡灾害风险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吉林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汉梁  范超颖  高璇 《世界地质》2013,32(2):263-272
通过区域地质、电法和地震资料等对吉林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地层、沉积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恢复沉积古地理及原型盆地面貌,结合现今勘探成果与原型盆地控制烃源岩展布,残留盆地改造情况,预测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为一大型陆相湖盆的一部分,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沉积期为初始裂陷孤立盆地发展阶段,林子头组沉积期为断坳转换期,沙河子组- 营城组沉积期为统一的坳陷盆地,至登娄库组沉积期原型盆地完全遭到破坏,泉头组沉积期各盆地进入独立发展阶段。靠近原型盆地湖盆中心的( 扇) 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沼相沉积区且位于现今盆地的凹陷区是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安达次洼陷地区,其产出的天然气量占研究区深层产能总量的60%左右。研究区中基性火山岩气藏以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层为烃源岩,营城组三段粗面岩、玄武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等为储层,登娄库组二段泥岩为直接区域盖层,并发育多种岩性、构造圈闭,具备有利的成藏条件。利用地质资料和物性数据分析有效储层特征,结合测井综合解释和试气结果分析了气藏在剖面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研究了安达次洼陷地区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岩性和岩相影响有效储层的发育,喷溢相粗面岩和玄武岩是该区主要的有效储层类型,爆发相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储层物性最好,今后勘探中应予以重视;火山旋回控制气藏的纵向分布,即气藏主要位于各个火山旋回/期次顶部和上部;火山机构相带控制气藏的平面分布,气藏主要分布于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  相似文献   
7.
水的稳定同位素(D和O)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示踪剂。本文以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全福庄河扇形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流域内雨季和旱季的大气降水样品,并测定和分析氢氧同位素值(D和δ18O),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全年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35δ~(18)O+22.41(R2=0.98,n=48),但年内旱季和雨季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差异明显。(2)研究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季节差异,雨季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贫化,d值偏低;旱季降水氢氧同位素值相对偏正,d值偏高,这与我国季风区旱雨季水汽来源差异有关。(3)根据相关分析可知,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3个要素的变化是研究区降水同位素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影响降水同位素变化的环境因素存在差异。(4)在年尺度下降水和相对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旱雨季尺度下,温度是雨季降水同位素值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旱季降水同位素值变化的影响则不显著,旱季降水同位素δ18O值变化为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地貌类型的结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各要素耦合的复杂性,使得喀斯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出现水土流失、石漠化、贫困等各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对其研究有助于从地貌动力学视角深化对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要素的认识。本文将基于ASTER-GDEM地形数据的GIS、RS空间分析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成果相融合,研究石林县域洼地形态特征与空间格局,揭示洼地发育的资源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石林县域洼地8597个,总面积269.45 km~2,占县域面积的15.16%,洼地平均面积3.13±6.83 hm~2,深度15.8±11.2 m,坡度7.42±2.68°,长轴长度237±227 m,圆度指数1.26±0.28,频率分布呈左偏特征,洼地点蚀指数为6.14,显示区域地貌发育处于不成熟的初始分化状态。(2)石林县域洼地为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按密度范围可分为高密度(6个/km~2)、中密度(5~6个/km~2)和低密度(5个/km~2)三个区域。(3)洼地高低密度的差异性空间分布与泉眼、暗河、地下水系统流向等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表现为地下水往往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流动,暗河的源头区分布于高密度区,泉眼等地下水排泄通道位于低密度区;植被覆盖度和石漠化强度等资源环境指标的分布在不同密度洼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性,表现为随着洼地密度的增加,区域内低植被覆盖度和高等级石漠化强度的面积逐渐增加。洼地作为降雨汇聚成地表径流转入地下暗河的有利地形,其空间格局是区域水土资源流失/漏失的关键性空间格局,高密度洼地区是水土保持与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区域,这种认识为喀斯特地区资源环境规划及管理提供了地貌学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洼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以云南石林县为例,在ArcGIS中基于DEM提取洼地分布及相关数据,并运用K函数(Ripley’s K)、核密度函数、缓冲区、空间叠加等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洼地密度分布特征及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洼地在8 km尺度上为聚集分布模式,可划分为高密度(>6个?km-2)、中密度(5~6个?km-2)和低密度(<5个?km-2)三个区域。受多种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研究区洼地密度在不同海拔段、坡度、起伏度、地层岩石和断层缓冲区上均有差异性表现;同时,岩层节理、断层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洼地长轴的发育。研究区潜在水文连通性、面积—高程积分值两个指标与洼地密度呈现良好的一致性,但两个指标所反映的喀斯特洼地的地貌学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日美产业关联结构演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钱纳里关于产业关联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相对比例角度,考察中日美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关联结构的演进轨迹,从具体产业层面揭示了三国产业关联结构变动的原因。发展了钱纳里关于宏观经济整体中间投入率及三次产业中间投入比例的演变理论,提出了宏观经济整体中间投入率的倒V型发展模式及三次产业投入比例在时间序列上的雁型发展曲线,推断中国正处于倒V型发展模式的上升阶段及雁型曲线的t1~t3阶段,确定中国未来产业调整重点为:①保持第一产业中间投入比例继续下降态势,加强第一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增加值率;②适度降低第二产业中间投入比例的增长速度,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入重点转向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生产的附加值;③相应加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比例,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增长速度,调整经济投入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与高度化、高增价值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