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8篇
  免费   1801篇
  国内免费   1142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797篇
地球物理   3140篇
地质学   1314篇
海洋学   1249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水深变化剧烈,海底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多变,地震勘探中多次十分发育,常规处理难以取得很好的成像效果.由于方法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多次压制方法都很难彻底地压制全部多次.本文通过对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在南海北部陆缘采集的二维反射地震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多次压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滤类方法和动理论类方法,综合应用了表面相关多次衰减法(SRME,Surface 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τ-p域预测反褶积、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以及叠后压制残余多次等方法去除多次,有效突出了一次反射,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形成了针对南海深水资料多次压制的一种有效的处理流程和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震场中,初至到时信息由于初至震相可追踪、易识别性,在地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广泛地应用于叠前偏移、叠前速度分析、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及地震定位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计算初至走时的方法:(1)基于高频近似射线理论方法,如最短路径方法(SPM),及修正后的最短路径方法(MSPM);(2)基于程函方程的数值解方法,如有限差分方法(FD)、快速推进法(FMM)和快速扫描法(FSM);(3)基于惠更斯原理的前构建法(WFC);(4)基于频率域动方程数值解法(FWQ).最短路径方法计算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但其需要采用更多的网格节点,因此计算效率低;程函方程数值解法无需计算射线路径,具有计算效率高、稳定性较好、易于实现等优势,但其计算精度较低,可以通过引入高阶差分格式得到提高;前构建法计算精度高,稳定性好,但其需要在射线网格和规则网格之间做网格转换,因此计算效率较低;频率域动方程方法能适应任意复杂介质,但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3.
粤闽赣交界区波速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粤闽赣交界区及邻区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取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粤闽赣交界地区沿海一侧明显比内陆地区速比要高;约在北纬24°,东经114°处,处走向北东方向上是速变化比较明显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可能是由于地下两侧的岩石岩性不同造成的,或与该地区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关有,也可能与此地区地震应力场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明介质的非完全弹性对瑞利型槽传播的影响以及利用瑞利型槽品质因子Q_R反演煤层碳化程度、裂隙、煤层厚度等煤层属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复速度引入瑞利型槽频散方程,计算了煤层瑞利型槽的品质因子Q_R曲线;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瑞利型槽品质因子Q_R随煤层厚度、煤层纵横品质因子以及围岩纵横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瑞利型槽品质因子Q_R曲线与群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埃里相(Airy-phase)频率附近瑞利型槽的品质因子Q_R最小,且埃里相频率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减小;瑞利型槽品质因子Q_R随煤层横品质因子Q_(S2)的增大而增大。利用瑞利型槽品质因子Q_R曲线可以实现对瑞利型槽的吸收衰减进行补偿、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以及岩性成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地震正演模型和面振幅数据对比分析了天然地震、爆炸,与核试验数据,以探索改进辨别天然地震与爆炸的方法。所提方法是基于数域和频率域的双积分变换解。用于研究的地震事件都发生在北朝鲜,其中包括2001年6月26日(39.212°N,125.383°E)和2001年10月30日(38.748°N,125.267°E)所记录的爆炸数据,2006年10月9日(41.275°N,129.095°E)所记录的一次核试验数据、以及2002年4月14日(39.207°N,125.686°E)和2002年6月7日(38.703°N,125.638°E)所记录的两次天然地震。基于这些数据通过地震分析与理论模拟表明爆炸引起的地震与天然地震有着不同的型特征。爆炸引起的信号特征是P的能量较S强,在爆炸记录上0.05-0.5Hz频率之间Rg清晰呈现,而在然地震记录上没有。这是由于爆炸地震记录上P是优势,与SH成分发生了耦合。  相似文献   
996.
总结了丰满台水管仪两个测项在4次≥8级大震前记录的前兆,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断层预滑或断裂预扩展产生的,可能是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反应,对大震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对前兆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引出水平分层大地面上水平电偶极源及垂直磁偶极源的电磁场分量表达式,对式中核函数进行了变换,分析所含的型及其与场区的关系,指出了TE型场、TM型场和TEM型场穿透地层的能力。根据型与地层作用特点,优化电磁场分量,以提高频率电磁测深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薄层及多联合反演两大研究热点,以薄层频率域反、透射系数为基础,建立了两类薄煤层模型——强阻抗和低阻抗差异薄层,并对其分别进行单纯P、S及PP与PS联合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及误差分析,对比了单种反演和联合反演的效果,从模型反演数据证实了对于薄层而言,PP和PS联合反演比P或者S单纯反演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常规AVA三参数反演方法均基于横速度与纵速度之比γ为常数这一假设条件,且常被近似地取为0.5。然而在许多情况下γ并不为常数,而是在横向与纵向都渐变。若一概假定γ等于0.5,反演出的岩性参数势必要偏离真实值,因此有必要合理地选择γ。笔者基于贝叶斯理论,提出逐次迭代非线性AVA的反演方法。该方法把γ看成横向与纵向都渐变的反演初始背景,通过给定初始模型计算初始背景γ,并采用逐次迭代的策略求解该反演问题,解决了关于γ的选取问题以及由于引入变γ值而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高了AVA三参数反演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00.
由矢量位导出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接地谐变电偶极子地下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 将地层和地面显式地区分开来, 据此定义了与远区场和近区场对应的地面区和地层区. 对长期困扰CSAMT勘探工作者的记录点问题、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问题给出了物理解释. 由地层与地面之比给出了定量划分场区的方法, 每一场分量最佳记录规则下的条件和判断是产生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的前提. 山西沁水盆地CSAMT勘探覆盖点的推断结果表明, 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是由地层所携带的源与观测点之间、源下方真实地质情况的信息决定, 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