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7篇
  免费   1078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871篇
地球物理   546篇
地质学   2637篇
海洋学   177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113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烟台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德国政府赠款项目,烟台市重点工程,污水排海管道是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排海是合理利用海洋水体的自净能力处理污水的一种方式,其目标是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费用,从而达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术字排海管道位置的选择,排海管道工艺设计(包括放流管长度计算,扩散管长度计算,孔口间距计算,孔口直径计算,调压井水位计算),排  相似文献   
32.
滨,浅海沉积砂砾石资源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建筑骨料的砂砾石资源传统上来自陆地山体的开采、风化的碎石、废弃的矿渣、古河道和现代河道底床沉积砂砾以及海岸带的沙体。由于全球人口增长,特别是经济发展引发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刺激了对建筑用料的需求膨胀;另一方面,人均土地资源的锐减引起土地价格上升,陆地建筑用料资源的持续开采和不断减少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都导致陆地来源的砂砾石开采成本大幅度提高,80年代以来,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各自发展了自己的海上采砂产业和相关技术,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滨、浅海砂砾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3.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4.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36.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是综合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它对长江下游流域以至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这一课题的要求,本文就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流场的影响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7.
1984-1985年中国首次赴南大洋考查期间,在南极半岛西北海域(62°06.8′-64°24.′5S,56°2.8.′6-62°3l.′0W)进行了底栖生物调查,并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进行了潮间带采集,共获得软体动物双壳类100余号近500个标本,经分类研究,共有13个科24种,其中7种为该调查海域首次记录,3种只鉴定到属。它们大多数是壳小,壳质极薄脆的环南极分布的南极种和亚南极种,明显地显示出寒带高纬度海域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38.
近二十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河口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污水排放对河口内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近年Ketchum, B. H. (1967); McCormick, J.M. 等(1975); Rice, T. R. (1975); Jenkins, S. H. (1978); Thompson, G. B. 等(1981 ); Meyers, V. B. 等(1983)和Joint, I. R.(1984)都做过调查研究和评论。但迄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海河口是一个有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感潮河口,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历来是许多经济鱼虾类优良的天然产卵、索饵和肥育的场所,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十多年,由于入海径流量锐减和城市污水排海总量的增加1),其水质逐渐恶化,环境正由半咸水向海洋化方向演变,对河口渔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所曾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影响进行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渤海湾污染的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海湾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等方面,也做过初步研究(邹景忠等,1983; 1984; 1985 )。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有机污染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还很不够,所获得的一些资料尚不足以作出定量的科学论断。 本文着重探讨海河口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旨在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海河口区目前的生态质量及演变趋势,为河口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海洋环流模式中不同近似假设下的海表高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oussinesq近似是现代海洋环流模式中经常采用的假设,但随着海洋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气候研究应用的需要,有必要估算Boussinesq近似造成的模式误差。分别利用一个非Boussinesq近似的海洋模式与另一个结构相同且采用Boussinesq近似的模式计算海表高度,并同时利用模式预报的温度、盐度资料计算了比容异常高度。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不同定义的海表高度无论空间结构,还是时间演变,都基本类似,尤其在热带海区最接近,差值≤1cm。Boussinesq近似意味着在模式中以体积守恒代替质量守恒,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质量补偿来保持质量守恒。比较说明,以质量补偿方法进行的高度订正对减小Boussinesq近似带来的误差没有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