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中十分重要的交换通道,活动层土壤含水量是多年冻土区水文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活动层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模型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海拔高度多年冻土区土壤含水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二输入变量ELM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ELM模型模拟后1天土壤含水量的NSE值在0.69~0.87之间,其中坡下20 cm深度处模拟NSE取得最大值(0.87),并且模拟精度随着推后时间的增加有所提升,模拟后3天和后7天的NSE值分别在0.76~0.92和0.75~0.93之间;坡下各深度含水量的模拟效果优于坡上。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研究土壤含水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升温导致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出现增大的趋势,在完全冻结期和完全融化期变化不明显。且随着气温增幅的加大,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也逐渐增大,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更加显著。在降水增加的情景下,降水增加越大,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趋势越明显,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坡上各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融化初期和完全融化期,坡下则主要集中在融化初期,相比于深层土壤,浅层土壤对降水增加的响应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72.
本文采用新疆13个已迁站新旧站1年对比观测资料,分别计算新旧站资料的绝对差值及差值标准差与迁徙距离和海拔高差的相关系数,分析迁站距离和海拔高差对新旧站资料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新旧站绝对差值和标准差与台站迁徙距离和新旧站海拔高差为正相关,新旧站年风向相符率与台站迁徙距离和海拔高差为负相关;其中,迁站距离对最高气温和风向相符率影响最为显著,最高气温的年值绝对差值及年风向相符率与台站迁徙距离相关系数通过了保证率为95%的显著性检验;而台站迁徙前后海拔高差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影响更为显著,即新旧站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年值绝对差值与新旧站海拔高差的相关系数通过了保证率为95%的显著性检验。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年相对湿度的绝对差值比多数平原站大一倍以上,且风向相符率都比平原站小一个量级;在极其干旱的东疆吐鲁番地区迁站,由于地表环境差距较大,使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绝对差值和标准差比其它站大,而风向相符率都比其它站小。  相似文献   
173.
3大难点     
《中国测绘》2005,(5):181-182
  相似文献   
174.
利用PYGV、 R2A、 NB和Czapek 4种培养基, 研究了不同海拔下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可培养细菌数量为4.6×106~37.0×106CFU·g-1, 随海拔升高明显减少;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了7个门、 19个属、 26种细菌, 其中Agreia pratensis, Mucilaginibacter ximonensis, 嗜冷冷杆菌(Cryobacterium psychrophilum)和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四种细菌是优势种; 嗜冷冷杆菌的相对丰度在高海拔地区明显增加, Agreia pratensis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细菌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冗余分析(RDA)显示, 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 细菌的多样性与植被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说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海拔的影响, 而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5.
梅里雪山位于滇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中段,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中的八大神山之一。藏族同胞世代都敬仰、崇拜、守护着它。  相似文献   
176.
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沿海拔梯度,选择长白山4处泥炭地为研究地,以喙叶泥炭藓和大泥炭藓为分解材料,于丘上和丘间两种生境进行分解实验,研究物种、生境以及海拔下降导致的增温对泥炭藓残体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以及生境和物种差异均影响泥炭藓残体的分解,即增温促进泥炭藓分解,丘间生境更利于泥炭藓残体分解,喙叶泥炭藓分解率高于大泥炭藓。比较而言,物种即分解材料的内在质地是影响植物残体分解的主要因素,即高氮含量和低C/N比的喙叶泥炭藓更易分解。增温与物种及增温与生境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可以改变生境和物种差异对泥炭藓残体分解的影响,可能会对泥炭地碳汇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7.
米德生 《冰川冻土》2012,34(2):382-391
实地科考,广博查询,长期探索,坚韧追求,人类首次、全面解开世界海拔8 000m以上雪山之迷:海拔8 000m级雪山地有17处(其中3处山地为新发现),面积共11.95414km2,海拔8 000m以上独立山峰39座.世界海拔8 000m级山地和山峰地貌形态、相互关系,己在即将出版的"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中得到表示.该图集比例尺1∶100000,等高距40m,幅面550mm×790mm.该图集由序言、7幅地图和后记组成,是世界第一部关于海拔8 000m级雪山地图集.  相似文献   
178.
Alpine timberline, as the "ecologica tion of scientists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in transition zone," has long attracted the atten- recent years. Many unitary and dibasic fitting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berline elevation and latitude or temperature. However, these models are usually on regional scale and could not be applied to other regions; on the other hand, hemispherical-scale and continental-scale models are usually based on about 100 timberline data and are necessarily low in precision. The present article collects 516 data sites of timberline, and takes latitude, continentality and mass elevation effect (ME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imberline elevation as dependent variable to develop a ternary linear regression meteorological data released by WorldClim and model. Continentality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mountain base elevation (as a proxy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 is extracted on the basis of SRTM 90-meter resolution elev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of the linear model is as high as 0.904, a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latitude, continentality and MEE to timberline elevation is 45.02% (p=0.000), 6.04% (p=0.000) and 48.94% (p=0.000), respectively. This means that MEE is simply the primar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of timberline on the continental and hemispherical scale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EE to timberline altitude dif- f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e.g., 50.49% (p=0.000) in North America, 48.73% (p=0.000) in the eastern Eurasia, and 43.6% (p=0.000) in the western Eurasia, but it is usually very high.  相似文献   
179.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乔戈里”是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国外又称K2峰,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中段,同时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国界线。  相似文献   
180.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的“径迹年龄-海拔高程法”,即以同一参考质点(样品点)在不同时期的海拔高程差作为绝对抬升量,以绝对抬升量除以时间得出隆升速率。本文讨论了改进后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合理性。鉴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与幕式作用特征,多数情况下FT年龄可能大致代表构造抬升与剥露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