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 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 905 m和E2-3 128 m)浅层土壤(0~40 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 cm)与高海拔(E3-4 130 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 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两种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α-、 β-、 γ- 和δ-变形菌门(α-、 β-、 γ- 和δ-Proteobacteria)、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两个生态系统土壤共有的细菌类群, 其中, 变形菌门、 酸杆菌门及浮霉菌门细菌为研究区域优势菌, 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所特有, 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是高寒沙化草原土壤特有的细菌类群, 表明青藏高原腹地两种生态系统土壤具有丰富的细菌多样性. 冻融循环会降低区域土壤的细菌多样性, 随冻融循环, 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放线菌门丰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但大部分细菌随冻融循环的变化在两种生态类型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结果说明冻融循环对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既存在相似性, 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 研究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退缩地植物群落的演替. 结果表明, 1号冰川退缩地现代冰期冰碛物上共出现被子植物15科50种, 以菊科、 禾本科、 石竹科和莎草科为主. 植物群落演替可明显分为4个阶段, 并且表现出菊科→石竹科→禾本科→莎草科的基本演替规律. 在时间序列上, 物种数、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个体数、 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盖度等重要值都与演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该区域内植物种的分布主要受风力种子传播驱动, 种子小而多、 易于通过风力传播、 且株型低矮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优先出现, 而土壤发育程度则是植物群落演替的直接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 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固氮菌数量在土层0~40 cm处于3.6×105~0.21×105CFUs·g-1之间, 除了海拔3 001 m的土样AQ4外, 其他3个土样固氮菌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 固氮菌数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性, 与有机碳、 可溶有机氮、 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性, 而与pH值和全盐呈负相关性. 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37个固氮基因nifH克隆中, 蓝藻门占41%, 变形菌门占8%, 厚壁菌门占14%, 未知菌株占37%; 蓝藻门在除了AQ4外的土样中普遍存在, 并且是AQ1的优势固氮菌群. 此外, 还发现了4个新的nifH基因, 分别是AQ1-12(KC412109)、 AQ4-3(KC412133)、 AQ4-4(KC412133)、 AQ4-5(KC412133), 其中后三者是土样AQ4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
利用PYGV、 R2A、 NB和Czapek 4种培养基, 研究了不同海拔下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可培养细菌数量为4.6×106~37.0×106CFU·g-1, 随海拔升高明显减少;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了7个门、 19个属、 26种细菌, 其中Agreia pratensis, Mucilaginibacter ximonensis, 嗜冷冷杆菌(Cryobacterium psychrophilum)和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四种细菌是优势种; 嗜冷冷杆菌的相对丰度在高海拔地区明显增加, Agreia pratensis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细菌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冗余分析(RDA)显示, 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 细菌的多样性与植被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说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海拔的影响, 而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垂直青藏公路不同距离样带土壤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距青藏公路10~500 m范围内土壤细菌丰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为2.71×107~7.20×108copies·g-1dw;距公路10~500 m土壤细菌丰度呈现出递增趋势,且以50 m为界限,50~500 m细菌丰度没有显著差异. 土壤细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主要受土壤总氮、总有机碳以和植被盖度的影响,表现为细菌丰度与土壤总氮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机碳显著正相关,与植被盖度极显著正相关. 上述结果说明,青藏公路对土壤细菌丰度的影响范围在50 m左右.  相似文献   
7.
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生物对冰川前沿裸露地土壤的发育具有影响, 并且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后续生物的定居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100多年来,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74℃. 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 全球冰川快速退缩, 研究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原生演替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领域. 文章系统综述了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 微生物对土壤发育和改良的作用及N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作用, 旨在探索其演替规律, 为确定微生物在冰川前沿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态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