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934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039篇
地球物理   277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120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江生源要素的输出通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长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流,它源源不断地向东海输送大量物质,是舟山渔场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不仅对长江口海区以至整个东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太平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报道颗粒有机碳(POC)、溶  相似文献   
22.
用北太平洋(含赤道太平洋区)1949~1979年的COADS资料,通过矢量EOF分解得到北太平洋异常风场的分布型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EOF1~5场与大气活动中心、海洋相互作用有联系,具有明显的天气学意义。此外,还讨论了EOF异常风场间的转换及其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3.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3-23
莫斯科“农业资源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沃罗湟日大学的专家们,在“黑海油气”公司基地首次进行了海面红外线热探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已知的、产生在天然气田之上的海面负热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24.
给出并讨论了海洋系统中由于热量交换、物质交换以及外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的表达式;同时,根据新近调整的全球海 气界面的气候平均资料,估计了全球海洋与大气界面气候年平均的熵通量(熵流),这一熵通量主要取决于海 气界面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空间不均匀性。计算结果显示,由热量交换分量引起的熵通量对海洋系统的总熵通量起到主要的贡献作用,其值约为-555.6mW·(m2·K)-1;由海表风应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相对较小,约为-0.09mW·(m2·K)-1;由物质交换引起的熵通量最小,仅为-0.02mW·(m2·K)-1。总的来说,海洋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总熵通量为-555.7mW·(m2·K)-1,这也就意味着在气候平均定态下,海洋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在量值上等于系统的熵交换,即为555.7mW·(m2·K)-1。海洋系统的负熵流与其内部的各种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取得平衡,确保了全球海洋系统处于非平衡热力学定态,并维持着海洋系统中各种尺度的时 空有序现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25.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7.
1 IntroductionObservation of the tropical rainfall is crucial forthe research on tropical weather and climate.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gestion of rain-fall data into a numerical model can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simulation results(Kr…  相似文献   
28.
蒸发波导是一种特殊的大气波导,在其中传播的电磁波信号会被陷获在近海大气层中,实现超视距传播。受海表面温度、湿度、风速、微波频率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蒸发波导环境中的微波传播特性起伏变化很大,规律十分复杂。以往的工作主要通过计算这些气象因素对蒸发波导条件下大气折射率剖面的影响来分析它们对路径损失的作用,其结果与实验数据仍有较大差异。本文在一定的蒸发波导条件下,利用一维分形海面模型产生海面“地形”,将其作为抛物方程电磁波传播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路径损失,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蒸发波导高度、不同频率及不同接收天线高度时的数值模拟情况,可为舰艇通信系统或者雷达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辽宁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泥炭资源,主要为埋藏泥炭,属于低位型的草本泥炭。按其成因可分为泻湖型、河漫滩型和沟谷型泥炭三种类型。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均有泥炭形成,可分为早、中、晚全新世三个发育期,中全新世是辽宁沿海泥炭发育的最盛时期;沉积速率为0.25~1.1mm/a。全新世海侵,约在距今6000~7000a达到最大范围;近五千年来海面在下降过程中有波动和相对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30.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2及海-气界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