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3篇
  免费   1714篇
  国内免费   2609篇
测绘学   430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970篇
地质学   7071篇
海洋学   1850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730篇
自然地理   85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6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effects on 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NADPH-cytochrome c reductase and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gland in Meretrix meretrix exposed to tributyltin (TBT) at environmental levels (0.1,1.0,10.0 ng/dm as stannum concentration),i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were evaluated. The EROD,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10.0 ng/dm^3 TBT for 8 and 20 d, the NADPH cytochrorne c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0.1,1.0 and 10.0 ng/dm TBT for 8 d and to 1.0 and 10.0 ng/dm for 20 d, as compared with the matched control, while NADH cytochrorne b5 reductases and NADPH cytochrome c reductase activities were induced after exposure to 10.0 ng/dm^3 TBT for 2 d. The EROD activity in the 10 ng/dm^3 group,and the NADH cytochrome b5 reductases activities in 1.0 and 10.0 ng/d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duced when transferred to clean recovery tanks for 7 d. The three enzymic activities in the clams exposed to TBT were recovered to th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ansfer to clean recovery tanks for 20 d. NADPH cytochrome c reductase activity in Meretrix meretrix seems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exposure of TBT than that of the EROD and NADH cytochrome b5 reductas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uction and inhibition by TBT to the monooxygenase system enzymic activity in Meretrix meretrix would simultaneously exist. The enzymic activities were inhibited by exposure 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hibition of the monooxygenase system should be an indication of the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TBT for a long time.  相似文献   
82.
83.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84.
通过分析近几年青岛市地表,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总结水环境污染地区分布规律,摸清水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对当前防污治污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海洋调查历史资料,对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利用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佐证冬季该冷水块的存在。(2)鉴于该冷水的重要性,建议对它给予称谓,暂定名为“彭花棉”冷水块。(3)该冷水块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的结果,是黑潮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典型实例之一。(4)该冷水块具有低温、高盐、高密、低氧、高磷、高硅和高氮等特性。  相似文献   
86.
水动力作用下管道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振荡流水槽在以下两种约束条件下,研究波浪作用下直接铺设于砂质海底的管道失稳临界条件:1)管道两端自由;2)管道可水平、垂直自由运动,但流动受到限制。试验结果表明,管重无量纳数G与管道失稳的临界Fr数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而当G超过一定数值时,管道是侧向稳定的。管道的约束条件、砂床特性和加载速度对管道稳定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1994年6,7月,调查了广州、深圳、珠海及珠江口海区的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状况。发现空气微生物粒子总量、真菌粒子量、真菌粒子数/总菌粒子数百分比在三市中不一致。这三种数据一般是陆上的高于海上。随着距陆的增加,都市影响的减弱和海面的开阔,空气微生物含量呈减少之势,显示出海洋新鲜空气对陆上污染空气的调节、净化作用。文中还分析了空气微生物有关参数与气温、风力或相对湿度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简易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乙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3种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苏州环城河水样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叶绿素a,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叶绿素a含量,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显示,乙醇法、DMF法的叶绿素a萃取率极显著高于丙酮(F=54.20>F0.01(2,18)(6.01)).另用这3种萃取方法分别测定无常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irregularis )纯培养液叶绿素a含量,通过直线回归,同样证明乙醇法、DMF法重复率较高,稳定性好,萃取率高.从安全、简便、重复性高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用乙醇萃取法是目前水域环境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简易测定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9.
选用海面至20℃等温线所处深度水层的平均温度来表征研究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利用这一特征值,分析1986—1990年期间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在秋季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热含量呈南高北低分布,在7.5-22.1°N范围内。以130°E断面为代表,热含量的平均递减率为0.179(℃/纬度);(2)热含量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流系统,其等值线因受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影响而由纬向分布转向经向分布。某些区域因受暖涡及冷涡的影响而呈封闭状分布;(3)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E1Nino事件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在E1Nino事件发生期间,热含量变得很低,高热含量(大于26.5℃)海区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90.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有效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分析是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海床的稳定性可通过计算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应力场来评估。本文建议了一个周期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本构模型 ,并用于计算波浪作用下海床的应力与变形。采用Biot固结理论和有限单元法 ,分析了海床的动态应力场与孔隙水压力场。波浪作用下两种渗透系数时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对比 ,反映了渗透消散作用对海床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