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1篇
  免费   2612篇
  国内免费   2940篇
测绘学   597篇
大气科学   4053篇
地球物理   2886篇
地质学   2979篇
海洋学   1913篇
天文学   220篇
综合类   625篇
自然地理   137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11篇
  1961年   4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The upper spontaneous potential produced by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of a stable potential field, and its intensity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radius apart from the sourc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anomalies of spontaneous potential can indicate oil-bearing sandstone bodies and locate the area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oil areas which have fewer reservoir beds, the petroleum reservoir thickness can be predicted by determining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intensity and apparent equivalent thickness. In the Weixing (卫星) oilfield, which is devoid of sufficient reservoir beds, its apparent equivalent thicknes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linear equation h= -0.19x+0.74. On the basis of geological research, we use the spontaneous potenti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equivalent thickness, helping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drill sites to enhanc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well boring so as to serve the next 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oilfield.  相似文献   
902.
朱布镁铁-超镁铁侵入岩赋存有中型硫化物铂族元素矿床.根据岩体大小和矿床储量的简单质量平衡计算,矿床的形成需要至少3000倍现存岩体体积的岩浆参与成矿,因此朱布岩体应该是峨眉山玄武岩的输送通道.岩体的年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都支持这个结论.岩体的原始岩浆应该属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  相似文献   
903.
等效偏移距偏移(EOM)成像方法将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双平方根方程转化为一个单平方根方程,使输入采样在没有发生时移的情况下映射到以等效偏移距为变量的共散射点道集上,使散射能量按照双曲线规律分布。然后通过克希霍夫动校正和适用在共散射点道集上的叠加来完成偏移成像。基于等效偏移距叠前地震偏移(EOM)的基本理论,对CSP道集的抽取过程进行模拟实现,并对模型进行速度分析,实现偏移成像。  相似文献   
904.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中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南京地区2003年7月8日出现的一次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天气过程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中气旋相联系,文中结合环境风场分析了中气旋的特征,计算了中气旋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05.
一个双波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元  唐锦赟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7,65(5):733-743
当地形次尺度强迫的作用与显式的经典动力作用效应相当时,地形重力波拖曳力对于环流的维持,以及动量和热量通量输送的动力效应变得十分显著。这种地形次尺度拖曳作用项可通过参数化的方法,在动力方程中加入额外的小项而引入数值模式。目前成熟的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法,如第1代基于线性单波理论的参数化方案;以及侧重考虑了临界层作用等因素对拖曳力的额外贡献的第2代参数化方案,都无法有效表达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波动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给出了一个双波参数化方案用于计算地形重力波拖曳中由线性自由传播重力波造成的波动应力的垂直分布。通过二阶WKB近似,它对由风速垂直变化引起的对波动应力的选择性临界层吸收过程和经典的临界层吸收过程做了显式处理;而在不发生临界层吸收现象的地区,则用两个单波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应力的传播,并利用波饱和标准进行应力耗散。进一步地在真实地形(以大别山地区为个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在不同理想风速廓线以及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纬向平均风廓线下对波动应力垂直分布的计算,证明该方案确实能有效地给出应力随高度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06.
张灿  褚昭利  周丹 《山东气象》2007,27(4):21-23
对2006年7月27日威海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倒槽在半岛地区维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与西风短槽移入所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7.
陕西省十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海到里海的强暖平流致使西伯利亚高压脊经向发展,并建立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和西欧东移的冷空气在蒙古国聚积加强,形成了强冷高压、强冷平流;横槽2次转竖引导强冷空气迅猛向南爆发,形成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与此次寒潮相伴的北方沙尘暴是蒙古气旋与地面冷高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剧增造成的,高空西风急流通过动量下传引起地面大风,是此次强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条件,在沙尘暴爆发区有南北风的强风切变,促进了沙尘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8.
李盛林  胡天玉 《广西气象》2007,28(A02):42-44
对各气象要素高速采样湍流数据进行滤波去倾处理,得到随机分量,再利用湍流理论计算出各气象要素的湍流统计参数,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09.
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大气中水汽的定性、定量测量是提高内蒙古干旱研究与预测的有效手段。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地区实测降水资料(1961-2000年),定性、定量地分析东亚水汽分布、水汽输送与内蒙古夏季干旱的关系。得出内蒙古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含水量偏少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北上受阻,不能达到内蒙古高原是形成内蒙古干旱的又一原因。受大气环流影响,内蒙古高原水汽辐合偏弱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量与内蒙古东西部降水都存在明显负相关;孟加拉湾至内蒙古西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的水汽通道,南海至中国东北地区为内蒙古东部降水的水汽通道。  相似文献   
910.
利用全国681个站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偏弱,主要表现在:(1)2004年春季681个站累计的沙尘天气日数2 080 d,相当于历史平均值的46.9%,是近四十余年中第三个偏少年份。沙尘暴的总面积约190万km2,仅为历史平均值的37.3%。(2)危害性较大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6次,不足2001年的一半。(3)4月和5月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导致整个春季显著偏少。沙尘天气出现时,PM10浓度相对增加,空气质量恶化,但与历史上较典型的强沙尘暴个例相比,PM10浓度增加的幅度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动力条件不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