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888篇
地球物理   469篇
地质学   760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介绍了侧扫声呐系统在荣成海流能电站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对侧扫声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谱的特点及影响图谱影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海流能示范工程扫测图谱影像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并将地貌分类成果应用到设计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82.
以渤海湾应用的典型三桩筒型基础为例,通过结构静力分析和拖航稳性分析,推导出结构浮运重量与吃水对应关系,为结构设计和浮运施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场施工证明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并对渤海近年该典型结构海上成功应用实例进行介绍,以期开阔工程技术人员海上简易平台设计思路,为极浅海海洋工程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83.
本文在z坐标海洋数值模式HAMSOM中引入了内潮黏性项(Internal-tide viscosity term),将之运用到吕宋海峡M2内潮的生成与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250 m以浅,吕宋海峡产生的M2内潮振幅于温跃层处最大,岛坡附近的内潮明显强于别处,且最大振幅可达到40 m左右;(2)M2内潮的生成源主要集中在伊特巴亚岛西北、巴丹岛西南以及巴布延群岛西北的岛坡;(3)海峡产生的M2内潮向东西2个方向传播。巴丹岛以西的西向能量在吕宋海沟斜向下传播,在到达恒春海脊附近发生反射返回海面,到达海面后再次反射回海底,在此过程中,有高模态的内潮被激发,不同模态间有相消干涉的现象产生。西传的内潮能量分为2支进入南海,产生于巴布延群岛西北的能量分支直接向西南折转进入南海海盆,而产生于伊特巴亚岛和巴丹岛岛坡附近的主要能量则以束状向南海陆架传播,在到达118°E后部分能量折向西南的海盆,其余的能量则沿西北方向传入中国近岸,陆架陆坡地形起着重要的耗散作用。伊特巴亚岛西北有最大的能量产生,向东北传入太平洋。在122°E以东,能量主要以束状向东南传入太平洋。  相似文献   
884.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85.
状态空间模型是研究海洋波浪能转换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的关键之一是如何根据试验或计算的脉冲响应函数来高效地确定状态空间模型中的矩阵参数.结合最速降线法、最小二乘法和精密积分法来求矩阵参数,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模拟出了单浮体在波能吸收装置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计算出在非线性阻尼情况下的波能装置吸收功率,得出了装置的最优化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86.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87.
利用WRF模式对2014年7月4日20时—5日14时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由江淮气旋引起的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暖锋上一类中-β尺度小对流带的雷达回波与实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此对流带内部次级环流、降水落区和锋生锋消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湿Q矢量分量的正负和湿Q矢量散度可以指示经向或纬向垂直环流,小对流带始终与湿Q矢量散度带相伴随,小对流带内部存在方向相反的次级环流,在湿Q矢量辐合区域上升,在湿Q矢量辐散区域下沉。根据湿Q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乘积的正负指示的锋生,无法完全诊断江淮气旋暖锋上中-β尺度小对流带导致的降水落区。降水最终落在700 hPa高度层湿Q矢量辐合区附近,这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受小雨带内部次级环流中下沉气流的拖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88.
西南地区持续性气候事件的未来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egCM4.0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BCC_CSM1.1模式输出资料进行连续积分获得的模拟预估数据,对西南地区未来2025-2055年在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持续性干期和持续湿期事件的特征及其相对于历史基准期的变化进行了预估分析。结果表明,最长持续干期和湿期在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的变化趋势不一致,RCP8.5情景下的最长湿期和持续湿期事件的发生频次相较RCP4.5并没有大幅增加,而是比RCP4.5情景具有更高的年际变率特征。相对于历史基准期,两种情景下的最长持续性气候事件的日数和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区域显著性增加,而在川西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对于持续干期发生的频次FCDD和最长持续湿期而言,四川中部以及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邻接处在RCP4.5情景下表现为显著增加的区域在RCP8.5情景下转变为显著减少。未来几十年西南地区持续性湿期和干期的分布特征可能更加趋于不均匀。  相似文献   
889.
2015年6月皖江东部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达、卫星、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日皖江东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暴雨过程是在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500 hPa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和新生、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稳定维持等十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下产生的。2) 中低层的西南急流旺盛对暴雨过程有重要作用;K指数大值区、800—900 hPa高度内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发生区域、时间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强辐散中心有利于抽吸机制增强,平均散度的辐合层越厚,强降水越易发生。3) 暴雨产生于梅雨锋南侧湿中性层结。降水增强时,θse锋区增强,低层垂直涡度显著发展,600 hPa高度层以下正涡度增长一倍, 垂直涡度的耦合强迫是湿中性层结下中尺度强暴雨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梅雨锋南侧存在经向垂直反环流,北侧为经向垂直正环流,两支次级环流上升支在暴雨区汇合加强,为大暴雨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4) 此次暴雨受沿江地区活跃的梅雨锋云带影响,TBB中心值小于-52 ℃的对流云团位于地面辐合线两侧,中尺度雨团位于TBB低值中心梯度区和地面辐合线上及其右侧东南气流中,冷空气南下后雨团位于辐合线北侧东北气流中。5) 发展旺盛、降水效率较高的多个对流单体依次向东移动经过皖江东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局地大暴雨。降水强度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0.
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平  何伟  方婷 《干旱区地理》2011,34(2):344-354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位于湟水谷地的西宁市199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系统由1990-2004年的低效率开发阶段逐步转变为20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