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7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6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巴州农区1960~2003年的春夏秋大风日数序列进行分析,计算5a滑动平均值,建立各大风日数5年滑动平均值序列的时间序列预报方程,并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况值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年平均气温为4.9℃,≥10℃积温为2930.6℃。年日照数为2834.9h,6、7、8月光热条件好,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9、10月降水少,日照充足。且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对果树栽培有适合的自然条件。但泰来县也存在着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大风、干旱、冻害等。给果树生产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4·4”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四川盆地春末夏初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们预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区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为我们今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霜冻是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是韶关市常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主要分析韶关市连续霜冻天气的气候概况、环流背景,并利用欧洲中心96小时数值预报资料做韶关市连续霜冻天气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旋转风螺旋度在广西春季一次冰雹大风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旋转风螺旋度对 2 0 0 1年 4月发生在桂中地区的冰雹大风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低层旋转风螺旋度对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冰雹大风天气易产生于低层正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与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能量储存区所包围的区域 ,其上空 5 0 0 h Pa以下旋转风螺旋度为正 ,40 0 h Pa以上为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雷暴大风形成的物理因子入手,对"7.25"雷暴大风形成的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各因子在大风发生前均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给出新疆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西部,阿拉山口,达坂城大风最多,准噶尔盆地中心,塔里木盆地南缘最少。(2)大风年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地区80年代起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3)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敏,大风主要出现在上年10时到午夜23时,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时间在1h以上,以0.5h以内最多。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4—2002年82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构建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近50a京、津、冀区域共出现了3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河北省的冀西北高原区和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四市交接处饶阳一带是京、津、冀区域强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区。多发季节为3—5月,占全年总数的76.9%,其中4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数的51.3%。群发性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其发生次数、覆盖面积均是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低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7.30”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过程溃变原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次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中,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