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1篇
  免费   2934篇
  国内免费   4191篇
测绘学   4542篇
大气科学   9125篇
地球物理   1849篇
地质学   5734篇
海洋学   2595篇
天文学   390篇
综合类   2872篇
自然地理   1659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80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733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1416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449篇
  2011年   1484篇
  2010年   1482篇
  2009年   1467篇
  2008年   1416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266篇
  2005年   1333篇
  2004年   1058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952篇
  2001年   875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688篇
  1997年   592篇
  1996年   530篇
  1995年   474篇
  1994年   460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3.
王运洪,男,1952年8月生,河北大名县人,汉族。于1981年天津大学水利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起在天津市水利局工作。博士,中国青岛海洋大学博士后。教授高工。主要从事水力学、河流海岸动力学、泥沙运动及动力研究。主持水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水力学,环境水利学,湖泊、河流、水工建筑物的物理及数值模拟研究,以及水利系统工程规划、软件开发的研制。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如引滦人津工程“黎河中下游原型观测及数学模型实验研究”,“于桥水库湖流特性研究”(1994年获国家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于桥水库富营养化及防…  相似文献   
104.
对含多资料的分潮波模型的超定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一种有限差分—最小二乘方法,该方法使得岸边资料直接进入了计算方程,并保证岸界法向流速为零条件。通过对渤海的四大分潮的试算,证实本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5.
渤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润恒  王强 《海洋预报》1991,8(3):57-63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微机图象处理系统上开发的海冰卫星遥感监测业务系统以及海冰多数提取的方法。核系统的功能包括卫星数字信号的实时采集、预处理、图象处理、定量数值处理以及形成多种形式的海冰遥感产品。三年来系统运行正常,获得了系统的海冰遥感资料,在海冰业务预报和数值预报试验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6.
The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is a useful genomic region for understanding evolutionar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ectinidae (Mollusca: Bivalvia)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nuclear ITS region in nine species of this family. Th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callop species Argopecten irradians, Mizuhopecten yessoensis, Amusium pleuronectes and Mimachlamys nobil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sequences of Aequipecten opercularis, Chlamys farreri, C. distorta, M. varia, Pecten maximus, and an outgroup species Perna viridis. 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the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ITS1, ITS2, or their combination always yielded trees of similar topolog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of bivalve and are nearly consistent with classification of two subfamilies (Chlamydinae and Pectininae) formulated by Waller. However, A. irradians, together with A. opercularis made up of genera Amusium, evidences that they may belong to the subfamily Pectinidae. The data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conclusion of Waller who placed them in Chlamydinae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scallop speci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07.
李宇  陈润珍  蔡敏  孔宁谦 《海洋预报》2006,23(Z1):104-109
本文对1960~2002年进入广西影响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每年有4.3个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影响区,强度突然加强的平均每年有0.3个,发生在6~10月,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近海至粤西近海区域和北部湾海域。利用《台风年鉴》和《历史天气图》以及欧洲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类热带气旋进行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做出这类热带气旋的风力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08.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海洋在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热源的异常分布是造成长期天气异常的重要原因。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海气界面的热量交换来实现的,因此,直接运用海气热量交换来考虑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分析海洋加热异常对长期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旱、涝及天气变化的主要副热带天气系统,对我国夏季气温、雨带位置及强度影响很大。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副热带地区是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较多的地区,也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海域,这一地区的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将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海洋加热主要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海洋加热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该海域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多时,冬、春至初夏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反之,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少时,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该海域海洋加热对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尤其是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本结果对预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研究中纬度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大气环流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