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7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测绘学   1386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2381篇
海洋学   76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22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不动产测绘地理底图是开展不动产外业调查的前提和不动产测绘成果展示的基础,本文讨论了不动产测绘地理底图的类型、表示内容、制作流程与方法,给出了地籍地理底图和林权地理底图的样例。供不动产测绘外业调查或不动产专题图编制参考。  相似文献   
952.
许瑞生 《热带地理》2018,38(2):151-165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相似文献   
953.
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延吉  秦波  唐杰 《地理学报》2018,73(2):333-345
伴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肥胖及其引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中国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空间兴趣点POI、道路网等数据,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倾向值匹配法控制自选择机制的干扰。研究发现:① 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对居民总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负向影响,而功能混合、支路网通达的城市肌理、以及充足的健康设施在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抑制超重和减少慢性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② 各类建成环境特征对中高社会阶层的影响集中在主观的健康感知,对中低阶层人群的影响则主要作用于客观的健康指标。③ 小尺度范围内的建成环境与中低阶层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存在更为密切的关联,但这一规律在中高社会阶层并不明显。本研究证明了主动式空间干预手段在促进居民生理健康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而就建成环境的优化策略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54.
1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为此,2003年,全国首部“抢险救灾移动气象台”建成,并参与到黄河山东省东明险工段抗洪抢险现场服务^([1])。2006年,全国首部采用双向卫星通信技术的移动气象台在江苏省启用,并取得相关发明专利^([2])。  相似文献   
955.
石膏质岩的膨胀特性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设计及其后期的正常使用,目前该类岩体隧道的设计施工大都偏保守,合理的隧道工法是石膏质岩体隧道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以重庆梁忠高速公路礼让隧道石膏段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模拟,进行工法优选并提出相应施工要求,得出以下结论:(1)对石膏段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支护结构受力最大,变形相对也更大,单侧壁导坑法支护受力最小,变形相对要小,但工序复杂,上下台阶法工序相对简单,变形及受力在允许范围内。(2)选取断面进行台阶法开挖现场测试,提出开挖阶段严格控制爆破及仰拱及掌子面间距,并加强各类支护,加深仰拱等相应现场要求。(3)现场测试结果显示隧道变形实测值较模拟数值稍有偏小,隧道整体偏安全,礼让隧道石膏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可行。研究成果对类似石膏质岩隧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56.
“雪龙”号科考船在冰区航行的船体振动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船舶在冰区航行时,船体会受到多种类型激振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振动。船体振动会对船体结构安全以及船上人员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船体结构振动的现场测量可较为准确地分析船体振动的基本特性,确定船体振动与外界荷载因素的对应关系。在2015—2016年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的冰激振动开展了现场测量。本研究对比了船体在无冰区和冰区航行过程中的船体振动变化,分析了船体在不同航速、冰厚以及不同破冰航行方式下的振动规律。测量结果表明:船体冰激振动随着航速和冰厚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船体采用冲撞式破冰时横向振动最为明显,而在连续式破冰时,垂向振动最为明显。以上研究可为冰区航行中船体振动的现场监测技术提供有益参考,并有助于分析海冰对船体振动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参与式调查与主成分分析的金塔绿洲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河流域绿洲变化驱动机制是旱区绿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1963~2010年的Keyhole存档相片、KATE-200卫星航片、Landsat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获取了金塔绿洲空间分布及面积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参与式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绿洲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近47 a来金塔绿洲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绿洲规模不断扩大,至2010年绿洲面积高达539.47 km2。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及政策等因子的相互交织作用。气候变化是背景因子,人文因子是绿洲变化的主成分因素,且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其主导人文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958.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数字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州市下辖的从化市为例,简要介绍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数字正射影像图和GIS软件能有效提高外业调查、内业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和数据成果的精度。实践证明,可以采用数据生产与建库同步进行的方式建成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国土部门开展土地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59.
<正>根据国家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由中央财政拨款安排、总预算近8亿元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分年度陆续实施了许多分项目。2007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又主持通过了《黔南桂中海相地层油气资源前景评价》、《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华北前第三系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  相似文献   
960.
泛北极地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属于低温限制型生态系统,因而泛北极地区植被对全球变暖敏感。要明确泛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过程和机理,就需要高精度的植被类型分类数据作为基础资料。但是,目前泛北极地区植被数据的结果还不完善。为更好地认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现状、发展历史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泛北极地区植被类型制图的数据来源、植被类型划分方法和植被类型制图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泛北极地区的植被调查从20世纪20年代就陆续开展,目前部分区域尺度上的地表覆盖类型的结果,但具体的植被类型制图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难题。主要原因包括植被野外调查实测数据较少和分布不均、植被类型分类标准不一、苔原植被群落的异质性大、制图技术和分类算法优化困难等。因此,在下一步泛北极植被类型制图工作中,需要制定标准化分类策略,规范数据获取及数据库的整理工作,并发展新的制图方法,从而促进植被类型制图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