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726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7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地理空间分布”就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当我们考察一个地理系统或一个区域中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时,其实就是在考察其子系统或构成它的更低一级的各个区域的相对位置和空间排列状态,并探讨它们的空间关系。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2.
一、意外的精彩——动态中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设的激情行程。”课堂是动态的,在课堂上遭遇意外是无法预设的。如何创设学习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43.
We employed a double-difference algorithm(hypoDD)to relocate earthquakes within the region bounded by 66°E-78°E and 32°N-42°N in the period of 1964?2003 re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er(ISC).The improved hypocentral locations delineate a double-layered Wadati-Benioff zone in the eastern Hindu Kush intermediate seismic belt.Based on this feature and other evidences,we propose that the intermediate-depth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Pamir-Hindu Kush region may occur in two collided subduction zon...  相似文献   
944.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学稳 《中国岩溶》2009,28(2):155-168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峰林喀斯特概念的起源、命名、研究简史与研究现状;回顾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论”的内容与提出过程;阐述了峰林喀斯特的鉴别标准、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喀斯特生成系统”的新概念。尽管峰林与峰丛喀斯特术语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在学术界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其科学概念似乎还不够严谨。为此,在分析喀斯特系统形成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形态特征、生成条件、水文地质属性和分布与生成系统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识别的意见,并建议以“喀斯特生成系统”观来深化带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形态组合”。与此同时,就我国在峰林与峰丛喀斯特之间的生成关系及其演化认识上仍以Davis的循环论为主导的学术现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峰林与峰丛是在不同空间与地域上由喀斯特能量(主要是降水)作用的方式(入渗、地面水流)、量级(强、弱)与效果(峰林方向或峰丛方向)分异的结果,二者多具生成系统关系。峰林与峰丛地貌的年青与年老,仅仅表现在形态上,而非在实际年龄上。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位置指纹的室内定位,由于指纹数据结构复杂,信号时变性强等原因验证影响了定位的时效性。K-means聚类算法虽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遍历的工作量,但该方法仅仅考虑采样点在信号域的相关性,使定位精度下降,同样难以满足室内定位的实时性要求。本文基于位置指纹方法,借鉴K-Means聚类算法的思路,研究了指纹的样本点位置域和信号域特征的融合方法,并将融合后的特征引入了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实验测试表明:本文使用的方法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时间消耗平均减少40%,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以满足室内定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46.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 °E,5~20 °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用TC路径模式从大尺度环境场角度初步探讨了ISO对TC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 夏季风期间的南海对流活动存在活跃期、不活跃期交替更迭的ISO现象,与之对应的季风环流型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对流活跃(不活跃)表示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弱)且向东伸展(向西撤退),副热带高压偏东(西),季风环流强(弱)。(2) 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TC生成频数多(少)且生成位置偏西(东)。(3) 针对西行进入135 °E以西,25 °N以南的这类西北太平洋TC(WNP-TC),在活跃期,多以偏西或西北路径直行进入南海;而不活跃期时,多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4) 路径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季风活跃(不活跃)时,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WNP-TC直行进入南海(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同时,WNP-TC的生成位置越偏西越有利于WNP-TC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947.
无人机携带摄像系统在森林防火中应用,林火点的精准定位是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PS和微波测距的森林着火点定位方法,通过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院内两块实验场地(林地、无林土丘)进行火烧除工作点火试验,以无人机和飞控系统为主要手段获取旋翼无人机现实飞行参数、无人机航空摄影林火数据,以地面精准监测林火实证数据为基础,结合三维地形数据信息,对基于GPS和微波测距的森林着火点定位方法精度进行检验。数据表明,该方法为一项有效的无人机林火点定位技术,且林火定位技术的真误差在10m以内,完全满足林火监测精度要求。该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判断森林着火点位置,为森林防火提供决策性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48.
We use the slowness-azimuth station correction (SASC) method to improve 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the Wenchuan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the Nagqu and Hotan seismic arr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back-azimuth and slowness errors of Wenchuan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the Nagqu array decreased by 32% and 58% respectively after correction. The decrease is 38 % and 71% for the Hotan array. After the correction, 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all Wenchuan aftershocks recorded by the Nagqu array is improved. For the Hotan array, the accuracy is improved in the slowness estimation for 78 % of aftershocks and in back-azimuth estimation for all aftershocks.  相似文献   
949.
肖震  郑勇  熊熊 《地震》2014,34(2):1-11
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变化对于研究地震构造、 断层性质以及地震应力场的演化等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以HypoDD双差定位法为代表的常规定位方法对地壳速度结构要求很高, 且受台站分布影响较大。 而尾波干涉法不需要了解速度模型的精细结构, 只要求速度结构中存在各向不均一性散射体即可, 且对台站分布要求低, 因此适合应用在中小地震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研究上。 本文以汶川地震余震为例, 研究利用尾波干涉法确定相似地震相对位置的可行性及其稳定性, 并将其结果与双差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当台站分布较好时, 其结果与双差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 而当台站分布较差时, 尾波干涉法所得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50.
正2014年第3期《地质学》(Ge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上东裂谷带以下存在地壳岩浆库的地震学证据"(Seismic evidence for a crustal magma reservoir beneath the upper east rift zone of Kilauea volcano,Hawaii)的论文,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国夏威夷岛东部,一直处于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