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1篇
  免费   2511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测绘学   3969篇
大气科学   1832篇
地球物理   4557篇
地质学   5790篇
海洋学   1516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2279篇
自然地理   1694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635篇
  2014年   1327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070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859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大强固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震后运动可以引起触发,强固区破裂引起相邻强固区加载。震后运动可以在大范围内发生并引起相邻区域的不均匀应变积累。观测表明大震后首先发生中等地震的地点正好是下次大震的位置,所以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都提供了一个探寻临界破裂区的良好时机。依据1960—1980年资料总结的中期地震危险性估测方法称为“诱发前震图象”,1981—1992年的地震资料完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994.
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地质》1995,17(4):390-396
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总结了四川活动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即大致以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与北西向荣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为界,显示了西强东弱的分区活动特点。断裂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与分段活动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强震破裂活动大都是沿袭先存断裂进行的,从古地震研究及较短时间尺度(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来看,反映出断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脉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995.
苏鸾声 《地震学报》1995,17(1):41-45
根据多年观测研究得出: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存在小震调制窗口,它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和中强以上地震的群体活动反应较灵敏,震前能提供一定的前兆信息,两个以上小震调制窗口对群体活动中的首发地震尚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位.相对以频度为基础的震情窗口更独具特色,对时间尺度为2,3年的中期地震预报,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陈虹  黄忠贤 《地震学报》1995,17(2):264-269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陈虹,黄忠贤(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地震综合预报极值理论由于其不需要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观测资料,而只需各个短时间段内的极大值,故在利用历史资料及现代资...  相似文献   
997.
大陆地震     
1.引言从地质学的观点出发,地震与地壳不同深度岩层中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积累、脉冲式地释放有关。新的全球构造学现在已成为地震成因广泛流传的学说:地震发生在巨大岩石层板块相互碰撞的边缘。碰撞产生了地震,其震源位于地球深部。但是也有不少破坏性地震根本没有发生在板块边缘,而是在它们的后方部位,其震源并不深。从板块构造的角度来说,这类地震有些不合理。然而,这真的是不合理吗?大陆内部的震源并非与板块的漂移有关,而是与大陆地壳所特有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陈学庭 《地震研究》1995,18(1):29-40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在前几年圈定的滇东重点监视区范围内量取了11个台近站2500个地震尾波资料,计算了各台在研究的大区域及6个小区域内的随时间变化的Q值,并分析了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出滇东重点监视区在未来3至5年内不会有7级以上大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9.
对流和层状云系电活动,对流及降水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27  
张义军  华贵义 《高原气象》1995,14(4):396-405
通过对6次不同云系电特性、回波、对流及降水特性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不稳定能量外,-10℃层和0℃层高度以及他们之间的高度差、0℃层与云顶的高度差也是表征雷暴动力和电特性的重要参量;雷暴云起电过程对冰相作用有较强的依赖性;雷暴中的电活动与对流活动成正相关,闪电多发生在30dBz强回波高度大于-10℃层高度时段内,强烈的电活动与强降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与一般性降雨对应关系较差;在雷暴消散期,闪电可能会影响雷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辽宁地区6个输油管道段两侧10km范围内的断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有5条晚更新世-全新世断裂与管道相交,交叉点共有8处。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跨断层输油管道的震害特点,给出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剪切与弯曲破坏概率及震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