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999篇
测绘学   1052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971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根据对16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本文首次分布了浙江沿岸近30余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mm/a,是过去100a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2.5倍,显示出区域性构造沉降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2.
珠江三角洲及珠江口海区的空气微生物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皓文 《热带海洋》1996,15(3):76-80
1994年6,7月,调查了广州,深圳,珠海及珠江口海区的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状况,发现空气微生物粒子总量,真菌粒子量,真菌粒子数/总菌粒子数百分比在三市中不一致,这三种数据一般是陆上的高于海上,随着距陆的增加,都市影响的减弱和海面的开阔,空气微生物含量呈减少之势,显示出海洋新鲜空气对陆上污染空气的调节,净化作用,文中还分析了空气微生物有关参数与气温,风力或相对湿度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3.
北康盆地沉降作用与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北康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并探讨该盆地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北康盆地是一个拉张性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作用。中始新世沉降作用占总构造沉降量的28%~34%,沉降速率为234~325m/Ma,拉伸系数最大达1.72,它是43Ma时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上始新世—早渐新世构造沉降作用速率较慢,幅度也较小,为西卫运动影响下的越东—万安走滑断裂发生走滑拉张活动所致。上新世—第四纪的沉降速率极快,幅度很大,可达整个构造沉降的40%以上,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整个南海区域沉降在盆地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4.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以TACross的旋回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岩心等各种实际资料,建立了万安盆地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并对万安盆地的可容纳空间变化与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在波浪作用下,导堤下近表层的②2-0土极易软化,曾使工程严重受阻。为此采用排水板和基床预压的抗软化加固方案,对方案进行现场试验验证。为在远离岸边且台风时监测,首次采用多个固定测斜仪的连续沉降板法监测沉降,精度达到0.001 mm。首次将自动监测仪器长期放入海底。从监测一年多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曲线看,不仅规律性好,无异常点,而且在定量上准确、稳定。监测期间经几次台风袭击,未发生突降。试验验证了抗软化方案是非常成功的。  相似文献   
996.
酸沉降影响的湖泊沉积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阳宗海为例 ,通过湖泊短柱状沉积物的磁参数、Fe、Al和化石生物的分析研究以及自然酸性湖泊沉积参数的对比验证 ,结果显示 :低频磁化率 ( χlf)、非磁滞剩磁 (ARM)的数值以及介形类、硅藻的属种与浓度变化灵敏地指示工业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的起点、过程和环境变化趋势 ;Fe、Al的显著递减同步于较强酸沉降时段 ,是工业大气污染危害湖泊环境的标志。上述环境参数可作为识别湖泊酸化趋势的沉积学证据。酸性水体的元素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生物贫化和耐酸物种的扩张是湖泊沉积物重现酸沉降的历史和过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在长江河口北槽抛泥过程中,应用ASSM-Ⅰ型声学悬浮泥沙观测系统观测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式断面流速测量。研究发现:(1)泥沙浓度垂向分布形成至少三种结构类型,即上小下大的“L”型和指数型,上大下小的“漂浮”型;(2)受抛泥泥沙输移的影响,断面流场形成低流速区,或分布在水体表、中层,或贯穿整个水体,形成流速切变锋,它们的强度随抛泥泥沙输移扩散逐渐减弱;(3)在落潮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抛泥泥沙同时存在输移扩散和沉降过程。小潮型抛泥泥沙主要就近扩散和沉降,中潮和大潮型抛泥泥沙输移扩散范围较远。  相似文献   
998.
长江口北槽细颗粒悬沙絮凝体的沉降速率的近似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钟 《海洋通报》2004,23(5):51-58
利用都必须学法获得了长江口北槽口内、外2个站位的悬沙浓度垂线分布资料,通过Rouse公式拟合法,计算了分别与它们相对应的絮凝体沉降速率。计算结果表明:(1)长江口北槽细颗粒悬沙絮凝体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1.0-3.0mm s^-1;(2)北槽口内,平均悬沙浓度与絮凝体沉降速率的关系;ωx=1.14-↑C^1.03;(3)北槽口内,控制絮凝体沉降速率的物理因素是平均悬沙浓度,而北槽口外,影响絮凝体沉降速率的物理因素为盐度和悬沙颗粒粒径。  相似文献   
999.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um,小于2um的粘土占28.18%-36.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义廾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第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范围广,若三者相遇,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枯季,大小潮秽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曾母盆地新生代晚期构造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母盆地是一个NW向走滑型沉积盆地,新生代晚期经历了强烈沉降,平缓沉降,加速沉降和差异升降四个时期,其构造演化主要决于加里曼丹与南沙两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NW向断裂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