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843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896篇
地质学   703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5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长宁  陈远盘 《矿产与地质》1990,4(2):92-96,F003
本文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领域内谱图解析的几种主要方法。在阐述曲线拟合解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其中特殊的基于泊松分尔(Poisson Distribution)的解谱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重点讨论了网格法最优化方法和统计试验最优化方法。这二种求全局极值的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华北强震断层面解和震源深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远震P波及SH波和区域地震P_(nl)波波形反演方法,测定了华北9次强震的断层面解、震源深度及地震矩.结合其他作者测定的7次地震的结果,分析了华北16次强震断层面解及华北地震震源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多数强震为走滑型地震,也有个别正断层型及逆断层型地震;16次地震多数发生在地壳中部10-25k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3.
苑海鹰  冯锐 《中国地震》1991,7(1):25-31
在地震测深资料的处理分析中,震相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震相识别正确,后续的一系列反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而目前震相识别在国内外地震测深中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文将同态解卷技术应用到地震测深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展了工作。首先用功率谱滤波法对记录进行预处理,降低噪音的影响。而后,根据同态解卷对震源子波估计的有效性,提出了多道时域迭加法,使子波估计更加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震相间子波的相似性进行震相识别。理论模拟及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法是行之有效的,它为震相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91,13(2):139-149
1983年11月16日夏威夷Kaoiki 6.6级强震是一次近乎直立断层面上的走滑型破裂事件。然而,在主震发生前后,小震(ML3.0)的震源机制解却表现出两种类型:(1)高倾角断面上的走滑型破裂;(2)地壳内低倾角间断面上的滑动,它们随时间交替和系统地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廖元焰  周和平 《地图》1991,(1):55-57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耕地少,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地籍管理工作的完善和现代化势在必行,这就给地籍测量工作提出了紧迫任务和较高要求。总的来说,我国的地籍测量可分为城市地籍测量和农村地籍测量,它们的共同任务是测绘和调查土地的权属、利用分类、土地等级和房产状况等,而利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利用ISC地震资料研究了台湾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地震空间分布和m_b≥5.0的机制解,讨论了俯冲带的形态和地壳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认为南海次板块的东部边界是由台湾西南俯冲带、马尼拉俯冲带、内格罗斯俯冲带、哥达巴都俯冲带组成,菲律宾海板块的西部边界由东吕宋海槽俯冲带、菲律宾海俯冲带组成。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形变过渡带,由于该过渡带的存在,南海次板块俯冲于菲律宾群岛之下,菲律宾海板块对南部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108.
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中元素的变化趋势及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成岩改造的间隙水化学组成相对于海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K、Sr、B趋于亏损,Ca、Mg、Li则表现出亏损和富集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Si、Ba、Rb富集,Mn、Fe、Zn、Pb、Cu、Ni、Co则高度富集。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金属元素可分成K、Sr、Mg、Li、Ca和Mn、Fe、Rb、Co,Zn、Cu、Ni、Pb两组。影响间隙水元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硅质生物组分和岩成碎屑组分的成岩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9.
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分析了轴对称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从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位移理论解答,并给出了现有应力与位移理论解的适用条件。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位移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