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篇
  免费   1254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2084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1531篇
海洋学   850篇
天文学   170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60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10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越浪式发电装置具有结构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模型实验研究了该波能发电装置在不同波况、不同干舷高度下对波能的俘获能力以及结构的受力情况。对越浪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无量纲分析,分别得出了越浪式模型装置的越浪量关于干舷高度和波高的指数函数拟合曲线,总结了两者对越浪量影响的普遍规律。通过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波浪作用下装置受力结果的归纳总结,探讨了波能装置波压力和浮托力变化的一般规律。本研究可为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波浪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2.
为了研究南海中尺度涡强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利用Matlab提取50 a(1958~2007年)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月平均数据集中流场和海表面高度场数据,应用一个涡旋自动探测算法对南海中尺度涡初始生成位置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海表面高度异常均方根值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50 a里南海中尺度涡主要分布在吕宋岛西北海域、吕宋岛西南海域和越南以东广大海域,秋、冬季中尺度涡能量较高,春季中尺度涡最弱,中尺度涡强度高值区年际变化明显。从季节变化上看,海面高度异常均方根春、夏季最小,秋冬季最大;从年际变化上看,与同时期Nino3指数有显著负相关,周期大约为3 a。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年来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海洋客观分析数据MOAA GPV(Grid Point Value of the Monthly Objective Analysis)以及P-vector方法计算了北太平洋绝对地转流,探讨了2001~2013年期间厄尔尼诺与北赤道流输运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4次厄尔尼诺事件中,北赤道流输运在2002~2003、2006~2007、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并没有明显的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2~2003年、2006~2007年、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10°N以南的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出现了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这主要是由热带环流区域出现的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通过Rossby波西传到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所致;但是在2004~2005年厄尔尼诺成熟期,海面温度异常的分布明显不同,西风异常和正的Ekman抽吸异常明显北移,导致负的海面高度异常和气旋式环流异常出现在了10°N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使得北赤道流输运在2004~2005年的厄尔尼诺成熟期没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在系泊缆中设置浮子可以改善系泊系统性能,降低平台运动响应。建立浮子式系泊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验证浮子式系泊系统数值计算方法,详细分析浮子设计参数(设置位置和净浮力大小)变化对系泊缆张力特性与平台运动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得到的规律选择了优化的浮子系泊系统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估,表明优化方案可以显著降低系泊中的平台水平运动,尤其是低频运动,同时系泊缆张力变化不大,仍满足安全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浮子式系泊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正由于水族自称为"虽",且其他民族多以"水家"称之,1956年,经过民族识别并尊重其民族意愿,国务院批准,将操壮侗语族水语支的人们共同体统一称为"水族"。也就是说,"水族"名称的诞生不是直接因为水。可无法否认的是,水族传统生活却和水里的鱼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鱼始终存在一份特殊的感情,而鱼,也在水族人生活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越绝书》记载:"大越海滨之民。"意思是说,古百越族乃生活在海边的民族。而水族属  相似文献   
166.
西南王金矿床位于栖霞-蓬莱成矿带内,是蓬莱地区西部比较典型的缓倾斜薄层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受NNE—NE向断裂控制,倾向SE,倾角15°~25°,呈薄层脉状,分布于郭家岭序列罗家单元的斑状中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谭格庄序列牟家单元的片麻状细粒奥长花岗岩中。该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与矿体空间赋存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床深部及周边区域仍有较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67.
The beginning of the XXI century was marked a new ris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tectonic cartography as a result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a huge volume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or the territory of Asia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The previous tectonic maps for Asia were created in the 1960 s--1970 s of the last century. Since that time,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s have compiled tectonic maps exclusively in the limits of their own state bounda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five countries since 2002( Russia,China,Mongolia,Kazakhstan and Republic of Korea) gave a unique possibility to join the data into a united cartographic form as Atlas of Geological Maps( since 2002-Atlas of Geological Maps of Central Asia and since 2007-Atlas of Geological Maps of Northern-Central-Eastern Asia). Both atlases include four maps: geological,tectonic,metallogenic,and energy resources. Tectonic Map of Northern-Central-Eastern Asia and Adjacent Areas at scale 1 ∶ 2 500 000 was the key map for further compil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and energy resources( coal,oil and gas) maps. By this reason,special attention was given to showing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es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in Northern-Central- Eastern Asia as the most perspective structures for oil-and-gas and coal prospect.  相似文献   
168.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9.
吕增  王凯 《地球科学》2018,43(1):150-163
角闪岩是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变基性岩的常见岩石类型之一.野外关系和矿物反应结构表明,大多数角闪岩是由榴辉岩或蓝片岩受到不同程度的钠长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叠加形成的.但对于一些平衡结构发育良好且孤立产出的角闪岩类型(如石榴角闪岩)仍缺乏系统的岩石学研究.本次从岩相学、矿物成分以及热力学模拟几个方面对哈布腾苏河下游地区超高压带内不含钠长石的石榴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工作.这些石榴角闪岩的主要矿物为绿色角闪石(钙质-钠钙质闪石)、帘石(黝帘石-绿帘石)和石榴石,三者总体积占80%~90%,明显有别于大多数由榴辉岩退变而成的含有钠长石变斑晶的石榴角闪岩.虽然这些角闪岩化学成分十分相近,都具有富钙贫钠和高的Mg/(Mg+Fe)比值,但在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角闪岩基质中不含石英,保存在变斑晶中的少量残余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硬柱石+蓝闪石+金红石,指示峰期硬柱石榴辉岩相变质条件,富钛矿物全部为金红石.第二类角闪岩强烈面理化,面理由绿色角闪石、绿帘石和绿泥石以及条带状石英集合体构成.石榴石粒度呈双峰式分布,粗粒比细粒低钙低锰.基质和包体中均未发现高压变质特征矿物绿辉石和蓝闪石.富钛矿物以榍石为主,金红石和钛铁矿仅存在于个别石榴石中.两类角闪岩的石榴石成分具有较大区分度,前者的钙含量较高而镁含量较低.P-T视剖面计算显示它们的峰期条件为480~520 ℃,30~33 kbar,均达到超高压范围,与哈布腾苏河下游及以西地区的榴辉岩相似,表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基性岩构成沿中天山南缘断裂延伸数十千米的独立地质单元,不存在所谓的俯冲隧道混杂现象.   相似文献   
170.
张丽娟  张立飞  初旭 《地球科学》2018,43(1):164-175
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温压研究对理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西南天山低温榴辉岩运用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温压计计算的压力普遍低于相平衡模拟的结果.为此,在Zhang et al.(2017)对含霓辉石榴辉岩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榴辉岩及其脉体中的绿辉石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辉石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Fe3+含量降低,Al含量增加,Fe3+/Al比值的降低对应于霓石含量的降低和硬玉含量的升高.相平衡模拟中硬玉分子等值线的计算结果表明具有最高硬玉含量的边部绿辉石在降压阶段生长.因此,具有最高含量的硬玉组分的绿辉石并不一定代表峰期压力,在应用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传统温压计时需谨慎,尤其是应用于低温的、具有复杂环带模式的矿物组合时要尤为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