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3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测绘学   1055篇
大气科学   721篇
地球物理   1422篇
地质学   983篇
海洋学   518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354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通过处理福建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FJCORS)2013-2015年观测资料,获得GPS站实测运动速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和欧拉矢量法构建了福建省及周边区域GPS速度场模型.内符合精度方面,多面函数拟合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06 mm/a、东西分量为2.00 mm/a;欧拉矢量法得到的速度精度南北分量为1.36 mm/a、东西分量为1.22 mm/a.外符合精度方面,两种方法模拟得到的检核点速度值与实测速度值的较差均在±2.28 mm/a以内.在福建省陆域内,两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运动速度均为35 mm/a左右,运动方向为SE-E向.  相似文献   
992.
徐聪辉  李彩 《遥感学报》2019,23(6):1078-1090
水体体散射函数是描述水体中光在各方向散射特性的一个重要的固有光学参数,对水色遥感、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气交互过程研究、水下军事目标跟踪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体体散射函数测量尤其是覆盖0°—180°范围的广角体散射函数测量技术起步较晚,直接测量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科学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广角水体体散射函数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对于广角体散射函数测量技术,从原理上大致可以分为单一探测器转动式、多个固定探测器阵列式以及面阵CCD成像式等3大类,对不同测量原理下的测量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广角水体体散射函数测量技术在海洋生物光学、气泡跟踪、水色遥感等方面的相关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未来广角水体体散射函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袁林辉  刘凯  刘佩  沈婕  马劲松 《测绘科学》2019,44(3):8-14,20
针对小比例尺道路网专题数据少、语义信息缺乏的特点,该文根据小比例尺道路网已有的语义几何属性和拓扑结构,构建一系列参数作为选取依据。将道路网选取抽象为分类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多参数进行道路网选取的方法。相比时下较常用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具有更高效的学习性能。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并选择不同结构类型(放射式、格网式和自由式)的道路网进行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小比例尺道路网选取研究中具有可行性,且在自动获取选取参数的同时提高了选取精度。  相似文献   
994.
吴啸龙  杨志强  龚云 《测绘科学》2019,44(3):47-50,85
针对目前球坐标多面函数主要局限于球面任意区域对应的最优内部球层参数难以精确计算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技术的任意单连通区域球面面积的数值计算方法,解决了球坐标多面函数对球面局部空间数据插值的参数计算问题。为了评估球坐标多面函数对局部区域离散数据的插值精度,利用分布在120°~135°E,18°~28°N的843个大地水准面高程数据建立了两种坐标系的多面函数模型。均方根误差统计结果显示,球坐标多面函数模型的插值精度及稳定性均优于笛卡尔坐标模型。将球坐标多面函数模型分别与几种常用插值方法进行的插值结果精度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仍然具有较好的精确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模糊K-均值算法依赖于群集原型的初始估计和对于数据中所存在的子群数目做出假设的缺点,结合最大似然估计,提出了不依赖先验假设的模糊聚类法——基于模糊最大似然估计的遥感影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在模糊最大似然估计算法中用模糊协方差来计算后验概率,用后验概率矩阵代替隶属度矩阵来进行划分。先用模糊K-均值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用模糊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进行分割。此外,本文用性能指标参数——超体积指标FHV来评价最优的类别数目。本文通过对模拟影像和真实影像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单道地震勘探以其高分辨率、方便快捷等优点成为揭示浅地层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出于保护信号的完整性,对低频部分的噪声采用带通滤波进行滤除,而对高频信号中的随机噪声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进行压制处理.在小波阈值去噪过程中,通过比较选用最佳小波基函数sym5对地震剖面进行三层小波分解.结果表明:两种阈值去噪方法在带通滤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剖面的质量,使得反射层面变得连续可追踪.软阈值去噪滤掉了剖面上的较多信息,去噪效果较为彻底,硬阈值去噪则保留了较多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997.
地下采煤会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山体、河堤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实际关心的问题。该文首先介绍分析了概率积分法移动变形稳态、动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单滑面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使用概率积分法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对采动坡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并使用C#及XML Schema语言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采动坡体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采动引起的坡体下沉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坡体拉伸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时空Kriging法通过将变异函数向时空域进行扩展得到时空变异函数,有效地利用时空邻近的采样点综合进行插值,由于时空稀疏散布数据集具有单一时刻下样本点数量少以及时空分布不规律的特点,难以满足使用时空Kriging插值法的基本条件,导致插值精度不高,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方法:通过多时段叠置拟合空间变异函数的方法,综合利用时空邻域内的采样点以解决单一时刻下空间邻域内数量不足情况;控制时间变异对空间变异函数拟合的误差影响;采用积合式模型构建时空变异函数进行插值。最后使用Argo海温数据进行插值实验,在相同条件下与时空Kriging法以及时空权重法的交叉验证结果对比得出,该方法在保证拟合所需采样点数量要求的同时,有效削减了一般时空Kriging法中时间变异对空间变异函数拟合结果的干扰,插值结果的绝对误差均值从0.5降低至0.2以内,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改善了时空Kriging法在稀疏散布数据条件下精度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9.
全球百年海表面温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0 a(1903—2002年)HadiSST的逐月资料,将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作为整体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解),提取了控制各大洋SSTA的主导模态和各大洋之间的联合模态,分析了相应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SSTA变化最剧烈的海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西北大西洋湾流海区和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主导模态并具有2~7 a周期的年际变化;SSTA变化第二主模态和第三主模态都是以大约70 a为周期的年代际变化为主的跨大洋联合模态。第二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中纬度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反位相、热带太平洋与大西洋反位相的太平洋-大西洋双偶极子型分布。SSTA变化的第三模态主要呈现南北半球海洋反位相的特征,为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洋联合模态。第四模态基本上是反映各个不同海域特有的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模态,该模态的时间序列具有1~4 a周期的年际变化和约9 a周期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A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nd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 at the quasi-quadrennial (QQ) timescale.It is found that the cold tongue index (CTI) and the AAO index (AAOI)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bout a 7-month lead-time,while they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bout a 15-month lag-time.To further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in the QQ sea level pressure (SLP) anomalies from 1951 to 2002.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during the ENSO cycle,there exists one kind of global tropical wave of wavenumber 1 (GTW1) propagating eastward.With the traveling of GTW1,the tropical SLP anomaly tends to intrude into the southern mid-latitudes.Accordingly,three strong signals travel synchronously along the circumSouth-Pacific path,and a relatively weak signal extends eastward and poleward over the South Ocean in the Atlantic-Indian Ocean sector.Follow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se signals,the AAO phase tends to be reversed progressively.As a result,there exists an evident lead-lag correlation between CTI and AAOI.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ENSO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AAO at the QQ timescale.It is also noticed that this regular relationship is only evident in the canonical ENSO events,for whic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extend westward from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On the other hand,the similar relationships are not found among those atypical ENSO events for which SST anomalies spread eastward from the central Pacific,such as the 1982-1983 ENSO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