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艾比湖二千余年来环境演变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Ash孔二千余年以来沉积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等环境指标综合分析,数据显示:约在公元前500-40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偏干。约公元前400~公元1400年,水体面积较大,处于高水位时期,气候较为湿润,但此时期内的气候也有小幅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其中在公元800-1300年期间艾比湖沉积记录显示水生生物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达到最大,而陆源有机质输入不明显,表明此时湖水水位可能达到二千余年来的最高,这一时段基本对应于中世纪暖期。从碳酸盐含量及Mg/Ca比值指标来看,该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有一个干湿的波动。公元1400年以来,艾比湖水位下降,其中在15世纪中和19世纪初是两次较为干燥的时期,与其他地区的小冰期气候相对应。  相似文献   
42.
陈志军  朱健 《盐湖研究》2010,18(1):29-32
针对艾比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的现实,系统地研究了TN、NH4+、NO3--N和NO2--N在艾比湖水体中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艾比湖水体中总氮分布特征有浅水区向深水区递减的特征,湖南部区域为总氮高值区,北部区域次之,中部最小。铵态氮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分布状况与总氮基本一致。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较小,分布水平与总氮基本一致。水体中总氮对底栖生物已经具有最低级别的生态毒性效应,对底栖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43.
刘晓  陈正江  陈强  高凡 《干旱区地理》2004,27(4):576-579
以1:10万地形图为基本数据源,在Golden Soft Surfer等软件支持下建立了艾比湖湖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建立了艾比湖的水量平衡模型和湖面面积变化模型。以艾比湖为实例,从年内与年际多个尺度进行研究,探求湖面面积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最后探讨了基于该模型得出的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以及该模型在其他流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44.
艾比湖胡杨宽度年表建立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艾比湖东岸采集了3个样点的胡杨树芯标本,建立了艾比桦和东大桥两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STD,RES和ARS年表),年表长度分别为196 a和210 a,并分析了年表的特征。对树轮标准年表与精河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量进行的相关分析发现,温度和降水对胡杨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较小,没有达到显著相关,表明该区域的降水和温度都不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条件。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沙尘暴日数与树轮宽度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艾比湖湖面面积与轮宽指数呈反向变化,而沙尘暴日数与轮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精河站年沙尘暴日数与东大桥当年(t)、次年(t+1)和再次年(t+2)的标准年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1、0.61和0.57,且后两项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受到共同环境因素的制约。可能由于东大桥采点位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较高(1.4~2.7 m),在高湖面时期,与之对应的较高的地下水位反而制约了胡杨的生长,而在湖面较低的年份,地表干燥而裸露,沙尘暴频发,地下水位较低,更适宜胡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5.
新疆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世丹  张飞  张海威  张贤龙 《湖泊科学》2018,30(6):1707-172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利用水文化学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氢氧同位素及水化学的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水水质指标高值多出现于博乐市、温泉市和精河县及艾比湖湿地附近,主要污染为水体富营养化、工矿业污染以及有机质污染,其污染程度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河水的δ18O与δ2H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指数为夏季(R2=0.99) > 春季(R2=0.98) > 秋季(R2=0.96) > 冬季(R2=0.90),均沿当地大气降水线分布,受西北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影响,各季节河流斜率均小于8,氘过量参数值多为正值.博尔塔拉河与精河地表水体δ18O值整体上表现为沿流程逐渐偏正的趋势,博尔塔拉河水体氢氧同位素与高程相关指数表现为春季(R2=0.70) > 冬季(R2=0.57) > 夏季(R2=0.45) > 秋季(R2=0.30),精河因其海拔差异不大,流程简短,与高程相关性低.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氢氧同位素与氯化物、硫酸盐、五日生物需氧量等指标间存在相关性,且在夏、秋季最大,相关系数R>0.75,与总磷、Cu2+、色度、浊度等指标基本都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25.  相似文献   
46.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虎  高俊峰  王晓峰  吴焱 《湖泊科学》2005,17(2):127-132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以土地盐渍化和风蚀两大类型占绝对优势,其动态变化特点是风蚀减少盐渍化增加.2000—2002年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减少了403.06162km2,减少幅度达53%.盐渍化面积增加了183.7km2,比重由54%上升为70%.就荒漠化的程度而言目前是趋于下降.很多重度风蚀及盐渍化转为了中度,复合型荒漠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47.
艾比湖阶地三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STER、ETM、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软件对影像增强处理,突出了艾比湖湖积堤信息。将实际采样点、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叠加,确定了湖岸线和阶地遗址。通过构建水淹模型,方便准确地获得艾比湖阶地的实地三维信息,制作高精度DEM数据,生成仿真的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实现了艾比湖的三维显示以及三维水淹,可以从不同角度、视点和高度观察地貌的整体和部分特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还可以准确地计算不同时期湖面面积、体积,确定水淹范围,反演不同时期艾比湖湖面情况,对研究艾比湖难以到达区域的地貌形态和地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复合荒漠化及其时空变化研究——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现有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归纳分析,界定了复合荒漠化概念.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各类荒漠化的现状与动态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单一主导因子荒漠化类型面积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2.29%,复合荒漠化面积占17.71%.2002~2005年,艾比湖湖面面积缩小了322.507 3 km2,相应的总体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了7.18%,复合荒漠化面积增加了133%.土地荒漠化的过程同时也发生了变化,风蚀、复合荒漠化增加而土地盐渍化减少,荒漠化程度加重,复合荒漠化类型增加并向其他土地类型扩展.  相似文献   
49.
艾比湖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航片、卫片资料的分析,讨论了艾比湖区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0.
艾比湖最近20Ka的氧碳同位素记录与气候突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新疆艾比湖ZKooB孔中30个氧碳同位素样品的测试数据,制作了艾比湖最近二万年来的氧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氧碳同位素记录的研究表明,最近二万年来艾比湖的δ^18O变化主要是受湖水的蒸发作用和淡化过程所控制,艾比湖的水体环境在最近二万年中至少经历了八次明显的波动变化,δ^18O变化所反映的环境演变过程与全球性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二万年来δ^13C值的波动主要受湖泊水体中TDIC变化以及湖泊水体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