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若尔盖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二个同月份不同年代的卫星遥感资料,对若尔盖沼泽湿地近20多年来的空间变化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监测表明若尔盖沼泽湿地正处于萎缩退化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2.
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沼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赵魁义  何池全 《地理科学》2000,20(5):444-449
指出若尔盖高原沼泽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发生的变化,通过沼泽植被、沼泽土壤错位拉坚湖滨沼泽土壤中不溶性氮、磷(全量)高于九道班(1)、(2);而可溶性氮、磷、钾(速效性)却相反,受干扰的沼泽土壤含量要高于原生沼泽、沼泽水化学、沼泽小气候对比分析表明,探听上来区域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出现草场退化、野生动物减少、鼠害严重、局部出现砂化和盐渍化,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3.
正目前的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往往追求知识点的面面俱到,从概念分析到规律总结到成因分析无一不帮学生做好铺垫,学生成为课堂的听众,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无法主动参与课堂形成自己的思维。这种复习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疲惫不堪,不能很好地应对题目情境的变化,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44.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分析,建议明确国家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受益者补偿的主体地位;给予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更大的灵活性;构建"分级分类"补偿标准;发挥市场补充政策以及牧民优先政策,并通过政策法律、能力建设、监测与评估、社会参与和宣传来确保湿地生态补偿的落实。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不同陆面模式在夏季若尔盖地区对辐射和能量的模拟特点及适用性,采用NOAH和CLM两种陆面模式对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8月15日该地区辐射和能量的变化进行模拟,并结合MODIS卫星反演的下垫面资料改善模拟效果,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模拟输出结果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在10cm~100cm区间中,NOAH模式对土壤温湿度模拟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而CLM模式则相反;在辐射方面,NOAH模式的模拟效果与CLM模式基本一致,NOAH模式对地表热量的模拟要优于CLM,NOAH的各分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2,CLM为0.79,辐射和热量的日循环形态上表现为CLM的振幅大于NOAH,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土壤温湿度分布,以及云量和位置的模拟偏差所造成。  相似文献   
46.
若尔盖地区晚白垩世以来阶段性隆升幅度不少于3400m,晚白垩世和晚中新世至今阶段的快速隆升过程对本区流体应力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综合野外详细地质、裂缝系统空间分布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浅部地层以发育高角度(或近垂直)裂缝为主,深部地层以发育低角度(或近平行)裂缝为主;流体早期具有热流体增温特征,中、晚期具有淡水流体混合特征,多期流体混染形成开放性流体动力环境,阶段性快速抬升过程与流体活动的多期性特征具有一定对应性.基于阶段性隆升过程诱发的岩石应力-应变行为特征,讨论了本区多期隆升运动背景下,阶段性隆升释压与流体幕式流动的时空耦合机制及油气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47.
为了充分了解若尔盖铀矿田铀镭平衡系数的各种规律,该文对若尔盖铀矿田大量的铀镭平衡数据进行了计算、统计,并从平衡系数的频率分布形态、与矿体的埋深关系及与矿体在走向上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8.
金有忠  田文浩 《中国地质》2011,38(3):681-691
若尔盖铀矿田是中国重要的碳硅泥岩型铀矿产地,位于南秦岭铀成矿带西段。矿床群产于下志留统羊肠沟组、塔尔组和拉垅组一套浅变质硅-灰岩系中,并严格受岩性、构造和地球化学环境控制。本文在前人勘查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田铀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理和铀资源前景,并重点对铀矿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铀-钍配分和矿物硫、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硅质岩生成于热水沉积环境,成矿早期的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相对广泛的初始铀富集,成矿中、晚期在特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下,以大气降水为主源的中低温成矿流体对围岩和初始铀富集体进行了强烈改造,最终形成了以热液改造型为主的工业铀矿化。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和初始铀富集体,而部分壳幔含矿物质的介入和岩浆岩的热贡献对铀的后期富集成矿及加大成矿深度起到一定作用。矿田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具有多达近10组的铀成矿期,从而增加了矿田的铀成矿几率和铀矿的富集程度。资料分析显示,虽然该区资源/储量规模已达大型铀矿勘查基地条件,但其资源前景和发展潜力远未查明,建议应适时开展系统勘查,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9.
基于NASA提供的MODIS卫星产品MOD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及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月平均的2 m气温、总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研究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二者的相关程度;研究气温、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共同影响及各自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湿地在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2 m气温有升高趋势,且研究区的西南部气温升高较快;研究区中南部的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在研究区中北部降水量则呈略微增加趋势;研究区北部的土壤湿度显著增加,南部则有变干的趋势。植被覆盖度与3个气候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2 m气温、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50.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86-289
通过研究若尔盖铀矿田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的热液矿物—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方解石、石英、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相对富含Sr、Zr、Ba、Zn、U、Ni、Cr等元素,说明形成方解石、石英和黄铁矿的流体来源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方解石、石英中成矿元素U与Zr、Ta、Co、Ni等深源元素显著正相关,反映若尔盖铀矿田的成矿流体应当来源于深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