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Google Earth应用于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归档系统中,是一种新的遥感资料归档方法,能将归档的成果文件整合,克服了传统归档方式不能快速查看数据效果、位置、属性信息的缺点,很好地适应了信息化工作程序对图像数据库的快速响应的要求.ARCGIS补充了Google Earth薄弱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再联合EXCLE表件,方...  相似文献   
2.
将GIS应用于四川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指导全省21城市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集成四川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信息系统,供地方政府和各级管理机构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个时像的对比解译、调查验证和研究,表明长江-黄河上游源区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10年中,沼泽湿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自然和人为综合因素的长期作用,使本区沼泽湿地处于萎缩状态。  相似文献   
4.
剑门地貌见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剑阁县剑门关一带,是一种特定的砾岩地貌,以发育砾岩悬崖绝壁、砾岩关隘、砾岩峡谷、砾岩山峦、砾岩峰丛等为特征,规模宏大,气势如虹。龙门山山前广泛分布,景观独特,与广东丹霞地貌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氯代烃(CAHs)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其处置不当或意外泄漏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氯代烃污染治理的理想技术手段。文章在分析CAHs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特征和生物降解机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小试、中试等不同规模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实例、联合修复的进展和降解转化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对CAHs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最后,对CAHs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展望,未来应在采用微孔芯片与极限稀释技术开展低丰度降解菌的挖掘与解析、研发太阳能加热-生物原位修复等高效联合修复技术并分析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CAHs污染的高效、绿色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利用“3S”技术,查明了嘉陵江干流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本底,同时结合水土流失分布、地形地貌特征、土壤分布状况、地层岩性和土地类型分布等已有的成果资料,对嘉陵江干流中下游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为四川省核电站选址、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和“金土地工程”实施,以及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若尔盖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二个同月份不同年代的卫星遥感资料,对若尔盖沼泽湿地近20多年来的空间变化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监测表明若尔盖沼泽湿地正处于萎缩退化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5739条创新主体兴趣点(POI)数据,利用文献查阅、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厘清广州市创新空间的发展脉络、格局特征和集聚差异,并利用“城市人”理论和“四因说”探讨了创新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州市创新空间经历了点—面—带的进程。2)广州创新空间形成“一主多节点”的空间格局,极化与扩散趋势并存。3)广州创新空间的集聚特征存在明显的类别差异和行政区差异。4)创新空间与创新活动人员的相关性较高;高校、科研机构和孵化器等是创新活动人员集聚的第一动力,并自我极化;空间集聚带来负向接触机会增加,促进了创新活动人员远离“中心”聚居(业)以及创新空间的扩散;创新产出效益导向推动了创新空间向生态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云  言志信  段建 《岩土力学》2005,26(Z2):171-174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边坡防护工程中采用植物护坡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针对目前植物护坡技术理论水平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状况,对根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摩擦型根-土作用力学模型,并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是汶川Ms 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本文采用震前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4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分区、滑面形态、剪出口位置及滑坡体体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滑坡洼地区、主滑体堆积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堆积区和前缘堆积区,其中,主滑坡堆积区基本保持了母岩原有结构形态,其岩层产状与基岩大体一致,未明显解体,出露长1100m,宽490m,平均厚215m,体积达4.64109m3。对比了滑动前后的地形、地貌,以及原矿硐、矿渣、工棚等的位置变化,确定了滑坡边界、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达1.75km。本文建立了大光包滑坡区1: 5000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滑坡堆积区平面分布面积及最大堆积厚度,采用AutoCAD软件分别建立了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及滑面的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出大光包滑坡最大纵长约4.3km,横宽约3.5km,最大厚度约550m,体积约为11.52~11.99109m3,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滑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