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1.
《海洋世界》2008,(9):7-7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进化生物学家布莱尔·赫奇斯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其成体的长度还不到10厘米!这种纤细如意大利细面条,体型小到可以舒服地躺在0.25美元的硬币上。除了这种小,赫奇斯和他的同事还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上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青蛙和最小的蜥蜴。  相似文献   
92.
撮科绿混杂岩出露于元江县撮科大寨及周边地区,受到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发生一定的变质和变形。岩性较为复杂,岩块与基质之间为断层接触。基质以硅质岩、熔结凝灰岩和花岗质砾岩为主,岩块的类型主要有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等。其中,撮科绿混杂岩中熔结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龄为(1 170±7) Ma(MSWD=0.54,n=12),花岗质砾岩基质具有单一的年龄,为(1 151±5) Ma(MSWD=1.3,n=17);辉长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8±8) Ma(MSWD=0.72,n=17),斜长花岗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3±9) Ma(MSWD=1.83,n=15),花岗斑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86±6) Ma(MSWD=0.92,n=17)。这些年龄指示该绿混杂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撮科绿混杂岩中辉长岩REE标准化曲线整体表现较为平坦的右倾趋势,具有与E-MORB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在MORB标准化图解中Nb、Ta没有出现明显的负异常,极低的Zr/Nb(8.65)、La/Nb(1.05)、Ba/Nb(10.72)、Th/Nb(0.10)、Th/La(0.09)、Ba/La(10.56)、Zr/Hf(43.4)平均值,且微量元素判别投点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范围,指示撮科绿混杂岩应属于MORB型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伸展的构造环境。熔结凝灰岩锆石的εHf(t)值为-8.7 ~-4.7,平均值为-6.6,所有εHf(t)均为负,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2 534~2 296 Ma,平均为2 408 Ma,指示熔结凝灰岩来自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重熔。撮科绿混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原大红山群老厂河组的属性,研究扬子陆块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岩浆和构造事件,划分扬子陆块基底大地构造单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以出露于卡拉麦里绿混杂岩带北侧元湖一带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锆石LA-LCP-MS U-Pb年龄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岩体侵入时代及成因进行讨论。英云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2.3±2.8) Ma(MSDW=0.49)。岩石SiO2含量73.21%~77.15%,Al2O3含量10.66%~13.00%,属偏铝质,A/CNK为0.89~0.98、富钠,Na2O/K2O值为6.99~22.31,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40.95~55.01,轻重稀土分馏较弱,(La/Yb)N=0.47~0.72,Eu负异常明显,δEu=0.15~0.25。Sr/Y比值为3.07~4.36,Nb/Ta比值为3.61~9.86。岩石具较低的Sr初始值,(87Sr/86Sr)i=0.704 485和正的Nd初始值,εNd(t)=9.45~10.295。认为卡拉麦里绿混杂岩带北侧...  相似文献   
94.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平  梅丽辉  江俊杰  张然 《江苏地质》2010,34(2):117-122
绿岩带是大陆造山带中残存的古大洋岩石圈和上地幔的残片,它记录了洋壳地幔的对流、变形、熔融以及交代过程;绿混杂岩带是不同时代、不同大小、不同构造环境的沉积物及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片,经俯冲消减、碰撞后混杂堆积构成的无序组合带,它涵盖了洋盆形成、俯冲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到陆内汇聚的造山作用时空演化全过程.从班公湖绿岩带内部结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最后从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3个方面,分析了班公湖绿岩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95.
青海祁连县大红沟蛇绿混杂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红沟绿岩是北祁连山露最为完整的绿岩,不仅变质超基性岩、超镁铁-镁铁堆积岩系、辉绿岩墙群及熔岩出露齐全,而且混杂岩带内弧前海沟复埋石堆积、浊流-滑塌堆积在空间上有序递变,构成绿岩底部的变质超基性岩-超镁铁质堆积岩系沿断裂呈脉状底辟式侵入海沟地带的红色浊流-滑塌堆积内。该绿岩具有N型MORB特征,形成于类似红海向大西洋过渡的狭窄小洋盆,其形成机制为:在斜向汇聚阶段,尚未冲下去的洋壳在海沟地带的软碰撞触点附近断裂成两部分,下部随柴达木板块继续向下俯冲,上部残留洋壳南北两端则分别向南部的被动陆缘和北部的岛弧仰冲,并整体发生反时针旋钮。志留纪末,强烈的侧向挤压抬升,造成绿岩片向上逆冲推覆。  相似文献   
96.
根据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对柴北、柴南缘古陆核,青海几条主要绿混岩带、五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多类型花岗岩等青藏高原自太古代到新生代特有的地质作用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7.
西昆仑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西昆仑前山一带存在一个发育完全的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代表了古秦--祁--昆大洋的消亡和两侧大陆的剧烈碰撞,古昆仑洋可能开始裂解于震旦纪,寒武纪达最大程度,奥陶纪开始向南俯冲消减,志留纪两侧陆块发生碰撞。其曼于特--库地绿岩为其洋壳残片,北侧的塔里木板块南缘具被动边缘性质,南侧的西昆仑地块为活动边缘性质,同时有大量俯冲型,碰撞型和造山期后伸展型花岗岩侵入,晚泥盆世紫红色磨拉石建造代表了这一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98.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合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裂带作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应形成于印支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是碰撞后的陆内构造变形产物.  相似文献   
99.
湖北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嘉鱼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在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1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 ̄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10 ̄(-6)。矿石氧化程度高,金主要呈游离态次显微金形式存在。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受基岩岩性、地质构造环境和松散层性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化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的原生金矿体、具金矿化或金异常的含金地质体。矿床形成是表生风(红土)化作用的结果,为风化残积成因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0.
甘肃红石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红石山绿混杂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其物质组成反映出该杂岩形成于小洋盆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后经历了至少3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于二叠纪晚期运移至地表。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红石山绿岩的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为研究北山北带提供了最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