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0篇
  免费   1224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1796篇
大气科学   2385篇
地球物理   2937篇
地质学   1046篇
海洋学   950篇
天文学   1529篇
综合类   459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1.《天文研究与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登载天文学及相关学科的观测研究、实测技术和方法、专题述评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有关天文新发现的研究快讯。欢迎  相似文献   
992.
概述了法国高层大气所空间综合孔径项目背景、科学目标以及有效载荷,介绍了该项目演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探讨了该演示系统的望远子系统、指向子系统、共相子系统和成像子系统,并分别给出了该演示系统在非共相控制和共相控制情况下对半导体激光器和白光点光源的成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演示系统不同独立望远镜之间已经基本实现了共相成像。最后对该演示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系统可以进一步优化之处。该演示系统对我国综合孔径成像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征稿启事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第32期(2011年)开始征稿。欢迎台内外科技工作者,把您们的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观测数据分析、仪器研制、课题研究的有关软件编制、工作报告等在此期上发表。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简练、资料数据反映的情况务求核  相似文献   
994.
星空有约     
《天文爱好者》2010,(1):8-9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大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995.
掩星情报站     
今年有多次月掩亮星现象,在本月的三次月掩星中,就有两次月掩亮星现象,分别是10日早晨的月掩人马λ星和27~28日的月掩狮子o星,这两颗被掩星亮度都比较亮,也更适合于观测。发生在我国境内适合观测的小行星掩星也有十次,其中2月17日凌晨在同一地区附近可能会连续两次观测到3056号小行星掩星。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同一小行星连续掩两颗恒星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996.
The first Chinese microwave ocean environment satellite HY-2A, carrying a Ku-band scatteromenter (SCA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1. The first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 wind products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6 months operationally released SCAT products with in situ data. The in situ winds from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NDBC) buoys, R/V Polarstern, Aurora Australis, Roger Revelle and PY30-1 oil platform, were converted to the 10 m equivalent neutral wind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Y-2A SCAT and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were limited to less than 5 min and 12.5 km. For HY-2A SCAT wind speed product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using the NDBC buoys yield a bias of-0.49 m/s,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1.3 m/s and an increase negative bias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 observation above 3 m/s. Although less accurate of HY-2A SCAT wind direction at low winds, the RMSE of 19.19° with a bias of 0.92° is found for wind speeds higher than 3 m/s. These results are found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R/Vs and oil platform comparisons. Moreover, the NDBC buoy comparis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accuracy of HY-2A SCAT winds is consistent over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2. The encouraging assessment results over the first 6 months show that wind products from HY-2A SCAT will be useful for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9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团队以全球广泛应用的X波段磁控管天气雷达为蓝本,主导研制了基于大功率长寿磁控管发射机与接收相参体制一体化结构的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MaXPol.该雷达系统在75 km处的观测灵敏度优于?10 dBz,最大程度地解决了速度精度与速度模糊问题,具有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Zdr、相关系数ρH...  相似文献   
998.
王素娟  崔鹏 《气象科技》2007,35(3):414-417
针对风云二号(02)批应用系统项目建设中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全球交换的需求,介绍了FM94 BUFR码的压缩原理、BUFR编码软件的信息结构和软件结构,并以风云二号C星云导风产品BUFR编码为例,给出了报文段3的详细内容和段4的数据宽度。编码结果表明BUFR编码有较高的数据压缩率,非常适合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大陆深探测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地震波速度、密度、磁性、导电性等物理场进行观测,研究地壳与上地幔的物性与结构特征,将为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地壳运动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命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寻找深部大型矿床提供信息。大地电磁深探测方法作为研究地球壳幔电性结构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在国内外完成了大量探测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壳幔构造方面,大地电磁法和地震方法一起被视为两大支柱方法,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大陆动力学问题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范例。但由于大地电磁探测以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在矿集区等强干扰地区往往很难采集到高信噪比的数据,抗干扰能力较弱。同时,大地电磁与地震数据的约束反演以及联合解释目前尚没有达到实用化,这些都限制了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精度。"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专项下属的"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将选择青藏高原、西部造山带与华南山区结晶岩等复杂地质条件和不同人文干扰水平地区,以大地电磁探测与地震探测作为主要手段,研究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集成,并且通过实验剖面研究这些实验区的壳幔结构特征。其中的"大地电磁测深大剖面观测实验与壳/幔三维电性研究"课题,将通过在实验区的大地电磁观测实验,研究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及干扰水平地区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方法技术以及精细处理与反演方法,同时探讨大地电磁数据与地震数据的约束反演以及联合解释。该研究将提高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精度,为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集成以及区域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提供范例。已经完成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造山带和福建结晶岩地区的大地电磁观测试验表明,在这些典型地质构造区域,虽然存在施工困难,干扰水平大等各种不利因素,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野外观测技术,并通过数据精细处理与反演计算,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大地电磁数据以及可靠的电阻率分布模型。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将为实现"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科学目标和研究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00.
孟祥梅  贾永刚  宋敬泰  侯伟  刘涛  单红仙 《岩土力学》2010,31(12):3809-3815
河口入海泥沙沉积固结过程中抗侵蚀性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沉积物的再悬浮和二次迁移,对河口岸滩的稳定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在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模拟入海泥沙快速沉积,现场测试不同固结时间沉积物的抗侵蚀性和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黄河入海泥沙沉积物的抗侵蚀性随固结时间增长迅速提高,当沉积固结时间达8h时,其临界侵蚀切应力就超过了原状潮滩表层沉积物;新沉积泥沙的临界侵蚀切应力与其重度、贯入阻力、剪切强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黄河入海泥沙临界侵蚀流速的试验值随固结时间的增长速率要高于各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值的增长速率,前者是后者的1.5~4.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