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制备方法及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盐岩层具有盐层薄、夹层多等特点,相对于大型能源地下储备库而言,层状盐岩围岩可视为交互层状介质,其工程力学特性研究是储备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因此,制备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并开展层状盐岩物理模拟试验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研发了一种厚度比及各岩层力学特性可调的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制备方法:首先设计一种薄层切割装置,对预制好的两种力学特性迥异的均质模型材料块体进行切片,再利用一种模型材料软薄层吸附平移装置将得到的两类薄层交互叠加,经过修葺、预压和养护,获得交互层状模型材料块体,最后钻孔取样获取具有不同倾角和厚度比的交互层状岩体模型材料试样。初步试验研究了厚度比、倾角等对交互层状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模型材料可以较好的模拟层状岩体特性,为系统开展层状盐岩体物理模拟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张雷  张连卫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11,32(Z1):314-0320
为了研究粒状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行为与细观组构演化之间的关系,采用自主研发的双轴压缩试验系统,以圆形和椭圆形截面的金属棒状材料组成的二维堆积体为试验对象,对不同大主应力方向角?(沉积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的试样进行了各向等压、常侧向压力、等p剪切3种应力路径试验,并通过分析试样在不同变形阶段的数字照片得到了其细观组构演化规律。发现对于椭圆形截面的试样存在一个卓越剪切方向,随剪应变增大,颗粒长轴呈现出向该方向偏转的趋势,并且在大变形条件下沿该方向形成剪切带;卓越剪切方向与沉积面方向关系不大,而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方向夹角约为45°+ /2, 为残余内摩擦角;随卓越剪切方向与沉降方向夹角的不同,颗粒偏转程度的不同是导致剪胀特性和峰值强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田阳辉  李小春  魏宁 《岩土力学》2011,32(12):3597-3603
地下采矿引起了地表塌陷和错动;尾矿库储存尾砂能力有限,同时又受到征地限制。为综合解决这两个问题,针对金山店铁矿现状,采用半干胶结块体充填塌陷区。但在上覆和周围岩层再塌陷过程中,充填块体易破碎粉化并诱发深部采空区泥石流。因此,需要研究塌陷后充填块体的粉化率以及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为此,分别对抗压强度为1、3 MPa的尾砂胶结块体和抗压强度为6 MPa的尾砂胶结块体与废石混合体进行分级压缩,并记录竖向应力-应变;当加载到某一级荷载胶结块体发生破碎并粉化时,取样进行颗粒筛分试验,分析破碎块体的粒径分布曲线。对试验结果分析可得,在采空区发生塌陷压缩胶结块体时,各种状态下的块体粉化率为8%~15%;胶结块体与废石混合充填,可有效降低围岩塌陷后充填体破碎的块体粉化率,结合泥石流试验结果,尾砂胶结块体充填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发生,也能保证矿区井下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94.
振冲碎石桩为散体结构,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受垂直荷载后的变形较刚性桩复合地基要大,为研究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建立振冲器动力性能指标与碎石桩桩体强度的关系。根据压缩模量概念,结合振冲桩制桩工艺,建立桩体压缩模量与振冲器激振力、施工中的加密段长、加密电流及留振时间的关系式-动力法。采用动力法和载荷试验法所得的压缩模量在沉降量计算中进行对比,结果与按实际观测推算值的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95.
三轴试验抗剪强度参数值回归分析法的区别与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东明  姚海林  吴少锋 《岩土力学》2012,33(10):3037-3042
对岩土三轴试验数据采用两种线性回归法计算所得的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会有差别。为了揭示这两种回归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深入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指出,按大小主应力回归的结果是最佳估值,而按p-q曲线回归的计算结果不可靠,为了得到统一的结果,对后者所基于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了修正;推导了修正后的回归系数计算公式,证明了修正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并用一组千枚岩三轴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用这两种方法确定三轴试验抗剪强度参数值都将得到同样的最佳无偏估值。  相似文献   
996.
刘国彬  李青  吴宏伟 《岩土力学》2012,33(12):3729-3735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建成后往往伴随有明显的长期沉降,较大的隧道沉降会严重影响地铁系统的运营及安全。然而,目前对于软土地区隧道长期沉降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以上海地区地铁盾构隧道1999-2007年间的隧道沉降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对引起隧道长期沉降的因素,特别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软土及砂土层次压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4含水砂层具有明显的次压缩特性,抽取地下水引起的第4含水层的压缩,特别是其次压缩变形,是引起隧道长期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严格控制该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是目前缓解上海地铁隧道长期沉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浙江漩门三期围垦项目中采用爆炸挤淤置换法进行筑堤工程,为了对爆炸置换后海堤的固结沉降预测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试验参数,取爆炸前后地基范围内的海相软黏土,进行一维压缩和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并对该地区软土的压缩变形与结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相软黏土存在一定的结构特性,表现出与其重塑土不同的性质;通过引入孔隙指数的概念,研究该地区软黏土的结构性,证实土体结构性的存在是其压缩特性不同于重塑样压缩曲线的内在原因,在高压力范围内其压缩曲线趋近于固有压缩曲线。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产生较强的扰动效应,也对其基本物理性质与压缩特性均产生重要影响;扰动效应造成软黏土的结构屈服应力降低,结构强度下降,采用新定义的结构破坏比来定量评估爆炸挤淤作用对海相软黏土结构性的破坏程度,可为爆炸挤淤置换法处理软基的海堤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对同一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的试验装置,对3种岩石进行了压缩和直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岩石的压缩弹性模量均大于拉伸弹性模量,压缩与拉伸弹性模量之比分别为1.1,1.4,2.5。压缩泊松比也大于拉伸泊松比。研究表明:直接拉伸下切线泊松比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与压缩下泊松比的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999.
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炜  汪益敏  陈页开  周刚  余继东  黄放军 《岩土力学》2008,29(11):3133-3138
采用自行研制的500 mm?500 mm?400 mm(长?宽?高)大尺寸直剪仪,对土工格室加筋土以及土工格室加筋水泥稳定土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尺寸直剪试验模拟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剪切作用过程,得出加筋土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确定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工格室对土的抗剪强度增强机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黏聚力提高较大,内摩擦角变化相对较小。通过对素土和掺入量为5 %的水泥稳定土进行常规直剪试验、大尺寸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试验方法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出3种试验方法对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其相对大小;即素土的摩擦角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素土的黏聚力大小依次为: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三轴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水泥稳定土的摩擦角大小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黏聚力结果比较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  相似文献   
1000.
陈越峰  周健  张庆贺 《岩土力学》2007,28(Z1):828-832
根据大面积深厚吹填砂工程的特点,分析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在分层地基,分级加载等复杂工程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编制一维固结计算程序。结合上海某围海成陆港区堆场工程,对其吹填砂层及软弱下卧层的固结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和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大面积吹填砂工程地基沉降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