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911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吴遥  唐红玉  蒋兴文  向波 《干旱气象》2019,37(5):817-826
2017年7月16日至8月7日重庆市出现1968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利用重庆市34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副高特征指数资料等,对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可能的大气内部扰动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偏弱,中层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高层西风带偏弱、偏北,冷空气活动次数少且偏弱以及南亚高压偏强促使副高西进北抬,这种异常的环流形势引发了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与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区域性高温过程相比,此次高温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环流较为平直,无明显的槽脊发展,低纬热带至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一致性偏高。重庆及周边地区水汽收支仍为水汽输入,但较常年明显偏弱,且散度场上表现为辐散,较常年辐合值明显偏强。可见,重庆地区长时间处于水汽输送偏少、下沉气流偏强的环流形势控制下,从而形成高温少雨天气。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不同定义的湿位涡做了理论分析,并利用1522号台风“彩虹”的数值模拟结果对各种湿位涡进行了诊断。主要结论有:经典湿位涡、广义湿位涡和改进湿位涡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定义的位温造成的,相当位温、广义位温和修改位温的构成均是在位温基础上添加一显含水汽的附加量;经典湿位涡、广义湿位涡和改进湿位涡的构成均能分为干、湿分量两部分,其干分量表达式相同,都与Ertel干位涡的定义一样,水物质相变潜热的影响隐含在位温中;不同定义湿位涡的本质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湿分量上,湿分量的表达式中显含了水物质的作用。对台风的诊断分析发现,改进湿位涡分布与Ertel干位涡非常相似,呈现中空分布的位涡塔结构,大值区对应眼墙内侧,改进湿位涡湿分量与经典湿位涡的湿分量分布相似,只是湿分量的绝对值更小,这反映了改进湿位涡既能保持干位涡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和演变可反映台风的结构和演变,又能合理地体现水汽分布的影响,所以在台风诊断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经典湿位涡在低层表现为负值,这与水汽梯度的分布关系很大,但与垂直速度、潜热加热大值区等都没有很好的匹配关系,用其分析台风结构和演变具有一定局限性;广义湿位涡其形式较复杂,仅在近饱和区域才能发挥其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83.
周鑫  周顺武  覃丹宇  孙阳 《气象》2019,45(2):216-227
基于FY-2F静止气象卫星提供的2015年5—9月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温度阈值法识别出深、浅对流后,分析和比较了深、浅对流在对流初生(convective initiation,CI)至发展阶段中云顶高度、云顶快速降温率(cloud top cooling rate,CTC)以及多通道差值等云顶物理量特征的变化异同。结果表明:深、浅对流在CI阶段的云顶物理量特征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即云顶高度均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CTC值均先减小后增大;深、浅对流差异表现为深(浅)对流云顶上升高度能(不能)超越水汽层高度;深对流CTC最低值较浅对流CTC最低值更低。基于CI阶段深、浅对流的CTC最低值的差异,通过个例验证,表明利用深、浅对流CTC最低值的差异,可以在识别出CI的基础,判断出CI是否发展成为深对流,从而能提前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84.
利用山东滨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与61个人影作业站点观测资料,结合高空观测及探空、ECMWF再分析等资料,对2001—2011年滨州降雹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降雹形势分型和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得出:(1)降雹日数年均8.6次,总体呈现明显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4—10月可降雹,6—7月降雹最多;降雹主要出现在14时—翌日02时;北部沿海相对较多。(2)降雹形势主要有5种类型:冷涡型降雹、低槽型降雹、横槽型降雹、西北气流型降雹、其他小范围降雹。根据冷涡中心位置冷涡型划分为两个关键区;低槽型可分为前倾槽、阶梯槽、较深低槽、与中低纬度共同作用的槽;横槽型降雹范围广、破坏性大;西北气流型存在连续性。(3)4类13种物理量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和变异系数,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月份、不同降雹影响程度和影响系统,物理量具有较明显差别。(4)0℃层高度在1370~5331m时,7种物理量可用于预报冰雹,K≥17℃、T850-500≥25℃、LI≤2℃、SRH≥0.1m^2·s^-2、SSI≥240、SWEAT≥100、Cape≥2J·kg^-1时可能降雹。6月、7—8月和其它月分别有3种、1种、3种物理量指标组合可用于预报冰雹,物理量的组合和数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2007年8月10~12日山东半岛连续3日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环流形势分析表明:热带系统的水汽条件、西风带弱冷空气的抬升条件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了这次明显的暴雨天气;能量场和物理量场分析得出:强降水发生前,山东半岛都存在36℃以上的K指数高能舌和大于60℃的θse高能舌区,对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雷达分析表明:第一阶段的强降水是强风暴引起的,其中尺度系统是飑线和中尺度雨带,当中尺度系统发生合并时,都能使降水强度得到提升;在弱对流降水阶段,当东海低压和低层切变线发生叠加时,能使降水强度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6.
季致建 《气象》1989,15(4):41-44
本文利用地区级气象台实时常规资料,分析1987年春季华东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结果表明:春季强对流天气在能量和热力因素上反映明显,有边界层大幅度的升温增湿、sum from 350 to 500 θse高能舌、A指数>8℃、SI指数<0℃的不稳定区及地面08时至16时6小时Δθse>15℃急剧增能区等物理量场特征;而动力因素(如散度、涡度、垂直速度等)的规律不十分明显。并据此提出了春季强对流天气的超短期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87.
北京地区气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庄  李慧 《大气科学》1994,18(Z1):820-825
本文讨论了北京地区百余年气温的变化特征,依据加法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候诊断和预测方法─—逐步回归多重因子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序列的周期因子、谱成分及外界气候振动因子同时引入回归模型中。这一方法,对单序列的气候诊断和预测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8.
应用土壤系统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主要土壤的土壤铁铝特性、弱腐殖质化(层)特性、变性特征、岩性特征等诊断特性。据此提出了当地高级分类单元的土壤系统分类(草案)。分析了主要土壤的剖面特征和理化性状,并对亚类以下分类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9.
一次地中海气旋发展的分析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彭新东  丑纪范 《高原气象》1993,12(3):274-282
  相似文献   
90.
台风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