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9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2022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842篇
地球物理   540篇
地质学   2133篇
海洋学   1803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利用73个固定台站记录的163个远震事件数据,采用多道互相关技术挑选了5524条S波到时数据,并对S波到时数据进行地壳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远震S波到时信息,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地幔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上地幔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异常,且走向与成矿带相同,可能为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2)研究区域地幔过渡带和上地幔底部存在着明显的高速异常,可能为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和拆沉的岩石圈;(3)成矿带上地幔的低速异常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表明软流圈热物质由南向北上涌.综合分析认为,成矿带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深部过程主要与岩石圈的拆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12.
基于CRU逐月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1948—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海温异常,进而解释不同时期影响干旱发生的背景场有何不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夏季降水以年际变化为主,周期长度为3.8 a和6.9 a,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足20%。然而,各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60s、1970s,降水年际变化偏弱,相反地,多年代际变化正处于负位相的极小值期;1980s、1990s,多年代际变化位相转正;2000s初,年际变化明显增强。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应的环流、海温背景场,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及其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激发的纬向波列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1970s末PDO位相转变伴随的东亚夏季风突变是分别解释降水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中部地区夏季干旱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3.
自2020年初夏,赤道太平洋地区出现拉尼娜现象并持续两年半多(以下简称2020拉尼娜),对其未来演变的预测引起了很多关注,考虑到11年太阳周期活动对热带太平洋SST异常可能存在锁相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太阳活动周(即第25太阳周(SC25))对目前热带太平洋ENSO现象未来演变的调节作用,基于历史太阳周的统计特征,作者对第25太阳周达到其最大值的时间提出三种可能的情景,并讨论了不同情景下的太阳活动对未来两年ENSO演变的可能影响,第25太阳周的持续上升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前2023厄尔尼诺现象发展为超级事件.  相似文献   
914.
本研究利用1979—201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ORAP5(Ocean Reanalysis Pilot 5)海洋/海冰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气象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1979—1998年和1999—2012年两个时间段探讨了南半球热带外地区气候变化对两种不同形态ENSO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在1999年前后两个时段对ENSO的响应表现出了较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9—1998年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量对Nio3指数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和空间上的响应强度都普遍大于Nio4指数,说明这一时段东部型ENSO对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要更强一些。在1999—2012年,不同形态ENSO与气候变量的相关性大小并无明显的规律,而且空间响应场的差异性并不大。海平面气压、风场和气温对ENSO变化的响应在南半球冬季表现最为强烈,在夏季最弱。三者在1999—2012年秋季对Nio3指数和Nio4指数的响应场中出现了纬向三波数结构。1999—2012年冬季,有异于海平面气压和风场,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海域海表气温对Nio4变化的正响应明显强于对Nio3的响应,该特征在混合层温度中也有体现,表明海表气温随ENSO的变化受海洋特征变化影响较大。混合层深度和混合层温度的响应场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混合层温度响应在秋季表现最强,春季最弱,混合层深度响应与之相反。在1979—1998年,海冰密集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出现在海冰结冰季节,而海冰厚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在夏季表现较强。海冰密集度和厚度对Nio3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季节更加明显,对Nio4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春季都较明显。  相似文献   
915.
东准噶尔造山带泥盆系沉积相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自晚志留世—泥盆纪可划分为哈甫提克山、绵脊梁、色克森巴依、塔克札勒、博格达五个构造沉积区。各个构造沉积区的沉积盆地内有各自的沉积相特征 ,且反映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海域自西向东逐渐扩大 ,在其加里东期地体 (微地块 )外围形成近 EW向带状海槽 ,为滨海环境 ;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形成全区域性海侵 ,从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均存在 ,以滨浅海为主 ;晚泥盆世为多岛洋的鼎盛时期 ,属有限洋盆。自北往南为海陆过渡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916.
前人曾在东准噶尔双井子以东地区进行 1∶ 5万地质调查时 ,依据蛇绿岩建造的产出状况及构造侵位的特征 ,将蛇绿岩建造全部单元及岛弧或弧前盆地的火山岩建造 ,从南明水组解体出来 ,建立了“元湖组”。目前认为蛇绿混杂岩带是洋盆闭合时洋壳残片构造侵位到陆壳之中的产物 ,为无序层序 ,相当于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划分类型的构造混杂体类 ,即由构造包体和基质两大部分组成。构造包体是由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远洋沉积物组成 ;基质包括不同时代 ,或同时代不同岩石的地层单元。“元湖组”具有“超群”的概念。对克拉麦里东双井子地区蛇绿混杂岩带 1∶ 5万地质填图等级体系划分重新厘定 ,将构造包体部分建立“元湖岩群”,其蛇绿岩部分建立“柳树泉岩组”;枕状熔岩及远洋沉积物建立“阔什喀尔苏岩组”。对于基质中所有组成单位建立“哲兰德岩群”,早石炭世陆缘沉积的正常碎屑岩仍采用“南明水组”,而火山岩建造建立“喀腊卡特岩组”。依据填图精度的要求可划分“段或岩段”、“层或岩层  相似文献   
917.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含量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橄榄岩—堆积辉长岩—玄武岩有规律增高 ,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弱富集 ,L/H值大多数大于 1,局部有轻稀土亏损的特征。蛇绿岩建造各单元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一单元在不同地段亦有差异 ,反映地幔岩浆的复杂性。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既有洋脊玄武岩的平坦曲线 ,又有轻稀土富集型的夏威夷等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反映该蛇绿岩带混杂着洋壳残骸和洋岛碎块。由清水—南明水东—塔克札勒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含量有规律递增 ,分别是球粒陨石的 9.4、15.4、18.9倍 ,反映玄武质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高 ,间接说明该岩带闭合时间由西向东从中泥盆世—晚石炭世末 ,再向东甚至延续至二叠纪  相似文献   
918.
在研究东准噶尔造带类型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构造格架、组合形式 ,划分出构造 -地层体类、构造 -岩层体类、构造 -混杂体类的非史密斯地层。按照所划分类型的各自特征 ,能够满足造山带 1∶ 2 5万填图精度的要求 ,对全部无序或局部无序的地 (岩 )层建立“岩群、岩组、岩段、岩层”等级体制 ;对那些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或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地层 ,能通过各种手段恢复原始层序 ,服从史密斯地层层序律的 ,按“群、组、段、层”建立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919.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东江口、柞水岩体位于南丹断裂带南侧,为华力西期岩基。通过1:5万地质填图,将东江口老体划分为5个岩石谱系单位,柞水岩体划分为3个岩石话系单位,共圈定出36个侵入体。分别建立了东江口超单元和排水超单元。依据接触关系,结构构造,包体特征确定了其侵入序次,构成了两个完整的“S”型岩浆演化序列,在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各具有明显的独特岩浆演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南秦岭晚古生代被动陆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20.
与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的赤道波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重点研究与热带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联的赤道波的识别。考虑到赤道波的本质为截获在赤道地区的一般的气候平衡场附近的线性动力过程的固有模态,首先从原理上阐明了POPs分析技术对于分离各类赤道波动的有效性,以后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对日本静止气象卫星所观测到的黑体红外辐射温度资料进行了POPs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中,对应于40d振荡的模态基本表现为Kelvin波的结构;对应于10d左右的模态,亦为Kelvin波,而在2d尺度上,则分别存在经向模态序号n=1和n=2的西进和东进惯性重力波。分析中还发现了西进的混合Rossby重力波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