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379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工程勘察中稳态瑞利面波法解释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程勘探中稳态瑞利波法的实测曲线与介质性质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传统的解释理论以自由表面瑞利面波的传播为基础.然而源检距很小时,漏能型面波(或多次复合反射波)的形成能更合理地解释记录曲线上的特征点.解释理论的正确性将有利于扩展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2.
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区包括中国西北地区几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阿尔泰、天山、内蒙古褶皱、塔里木盆地、柴达木和祁连山地区.从群速度和剪切波速度模型上可以看出,除塔里木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构造体特征外,其它地区均具构造活动地区的特征,但其速度表现各具特点,并与它们的构造演化史有关.莫霍界面的起伏基本上控制了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另外,天山地区与北山的速度结构在土地幔盖层中差别很大,天山的上地幔高速盖层可能与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见低速层出现.两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均偏低,地幔低速层的埋藏深度基本相同.但西部块体地幔低速层厚,且比东部块体地幔低速层的速度约低0.3km/s.  相似文献   
64.
65.
66.
黄思训  张铭 《大气科学》1990,14(3):306-316
本文论证了正压大气中非线性重力惯性波的非频散周期解存在性及找到了该波解存在条件。通常来说要得到解析解是困难的,故利用Taylor展开来得到近似解。本文给出了Taylor展开的可能性。然后在Taylor展开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近似解的表达式及波速公式,给出了该波动流场与位势高度场的配置结构,并揭示了非线性效应使得波动结构变得不对称。  相似文献   
67.
本文阐述了散斑(光测)技术、尤其是其中的激光散斑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和评价,最后提出了作为有别于电测法的光测技术在岩土变形、结构模型试验中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8.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明显的低速层,地壳平均速度比较小;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大且层中速度大;区内横向变化小.构造活动区如天山、青藏高原,其突出的特征是下地壳厚度大且速度大,上地幔盖层速度值相当高.这与西伯利亚、印支板块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北、东边缘地区壳内存在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浅,一些地区存在壳幔过渡层.面波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天山及印支板块北缘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构造边缘地区及上地幔低速层附近最为突出.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大陆间的碰撞引起强大的水平压力和一定的下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地壳增厚、天山隆起的最根本的因素,同时也促成壳幔中辉石、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和物质运移,因而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用ECMWF逐日资料分析了1982年夏季30°S—30°N纬带散度风分量Vx准40天振荡的空间分布和传播特点。结果表明:整个纬带振荡周期长度比较一致;高低层间反位相,辐散与辐合相反配置;强度分布有明显地域性,季风区最强,850和200hPa上振幅分别是1和2m/s左右,亦道附近110°W两侧(?)x有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