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538篇
大气科学   965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有限单元法,基于力学原理和几何协调条件,导出了非对称箱型截面梁单元的弯扭耦合刚度矩阵,建立了斜拉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动力分析模型。由于考虑了箱梁的约束扭转,该模型能够分析复线或多线铁路桥在偏载作用下的横向振动问题。以桥梁轨道随机不平顺作为激振源,进行了机车过桥的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的车激横向动力响应随车速及轨道不平顺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并随桥跨的增加而快速变得显著,车辆偏载对箱梁扭转振动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力学模型是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942.
边界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州市城区麓湖、郊区花都测站的2004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xcel分析了广州市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包括臭氧浓度的年季变化、周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分析了O3与污染物CO、NOx(NO和NO2)、SO2、PM10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市臭氧浓度一年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6月和10月并且郊区浓度大于城区;一周之中最大浓度出现在周末;O3日平均浓度与NOx、NO、CO、相对湿度负相关性较显著,与PM10和气温正相关性较显著;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晴朗少云天气时,易造成广州市臭氧的高浓度。  相似文献   
943.
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年夏季系留气艇探测结果,分析了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的一般特征.30%的夜间观测记录出现了低空急流.急流平均高度为200 m,其最大频率出现在140 m左右,90%急流出现在320 m以下.W、SW、SE是夜间低空急流的主要风向.不同观测地点低空急流在速度、风向和高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城区低空急流高度大部分时间比郊区高.个例分析表明,在夜间稳定边界层条件下,低空急流与局地山谷风环流强弱变化有很好相关.进一步成因分析认为,斜坡地形产生的热成风、山谷风环流可能是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北京夏季O3垂直分布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2000年7月26日~8月22日北京325 m气象塔的O3浓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探讨了O3与NOx、风速、风向、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关系.通过建立不同风向下O3浓度与NOx、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多元回归方程,证实了高浓度的O3是NOx与气象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可得到的气象资料及NOx浓度值进行O3污染预报的尝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5.
北京冬季城市边界层结构形成机制的初步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耦合了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的MM5模式对2001年冬季北京地区一次典型的城市边界层过程进行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化作用、周边地形以及城市化进程发展对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试验。城市化作用的因子分离试验发现,城市化的总体作用即城市下垫面结构对大气热力及动力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北京冬季城市边界层结构主要特征的形成。此外,揭示了城市结构的不同影响因子———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和热动力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北京冬季城市边界层结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在夜间,城市结构的动力因子对于城市边界层主要特征如市区悬浮逆温、近地层中小的风速及较强的湍流动能等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在白天,城市结构的热力因子则成为影响市区混合层强度以及湍流运动特征等边界层结构的主导因素;热、动力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边界层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也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影响特征比较复杂。北京周边地形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周边的特殊地形条件对城市边界层热力结构特征如悬浮逆温层及城市热岛等的结构及分布特征的形成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使其具有特殊的局地化特征,同时,它也是北京地区近地层主要气流特征的强迫源。不同城市化程度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揭示,随着北京城市建筑高度和密度的增加,市区风速将减小、湍流动能将加强,夜间城市悬浮逆温层底的高度会有所提高,城市热岛的强度也将加强,并可能在白天出现比较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946.
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基础,已经发展出许多算法。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复杂的噪声和丰富的细节信息给影像分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水岭变换能够得到连续封闭的边缘,但存在严重的过分割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Canny算子边缘约束下的分水岭分割算法。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水岭变换和Canny边缘检测;以Canny边缘作为参考数据,以分水岭的结果和Canny算子检测出的边缘的重合度和相邻区域的特征差异为标准对分水岭图像进行区域合并,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分水岭变换的过分割问题,准确提取出主要地物目标的边界轮廓。  相似文献   
947.
岛屿就是由一条或多条首尾闭合有向的弧段组成的区域,弧段与弧段之间彼此不相交,岛屿间彼此可以多层嵌套也可以相互独立。经过对岛屿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将组成岛屿的弧段分为4种基本类型,并给出分类算法,根据弧段的类型自动识别岛屿的"内部"和"外部",凡是"外部"就约定为岛屿的"空洞"。围成岛屿的弧段就构成了岛屿的约束条件,在岛屿内部先进行弧段上CDT的构造,然后在CDT的基础上构造DT,以实现在岛屿"内部"带有约束条件的三角网剖分,从而可以构造出任意复杂的带岛屿群的三角网,经过编制相关程序验证该算法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构造DT的效率。  相似文献   
948.
地貌认知及空间剖分的山顶点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良  汤国安 《测绘科学》2010,35(5):126-127,253
本文通过对山顶局部形态特征及空间定量特征的分析,结合传统地貌学认知思路,给出了基于空间剖分的山顶点快速提取方法。空间剖分标准对应于地貌学山地分类,通过高差限制剖分实现DEM分块,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函数,给出符合地貌认知的山顶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相对准确可靠,提取的山顶点符合传统地貌认知,可以给出不同高差阈值的山顶信息。  相似文献   
949.
三角剖分算法是计算几何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现有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大多不能同时兼顾算法的简单有效性、适用性以及三角网的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的任意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多边形的自适应分块区别于传统的格子分块,它充分顾及了多边形边作为剖分三角网约束边这一特点,通过选择原始多边形一定数量的边,并对这些边构建最优三角形,将原始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简单多边形,这些简单多边形之间通过三角形进行连接.至此,原始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直接转化为这些简单多边形的三角剖分,这样由一条边寻找一顶点构建最优三角形,直接在该边所在的简单多边形内进行搜索,大大减少了点的搜索范围,提高了算法效率.利用基于边优先的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对分块后的小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从而完成整个多边形的三角剖分.算法具有适用性广,剖分三角形网形稳定、最优,思路简单,易于实现,执行效率高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50.
闫凯  郭晶 《天文学报》2022,63(5):55
偏振定标单元(Polarization Calibration Unit, PCU)对于定标由偏振系统和天文望远镜产生的仪器偏振至关重要, 然而偏振定标单元 中偏振元件光轴的方位角误差是限制定标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解决该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非线性最 小化优化的方位角误差定标方法, 该方法具有定标精度高、定标速度快的优点. 首先将偏振定标单元中的线性 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位角误差设置为两个待优化的自由变量, 然后利用产生和测量的Stokes参数 以及偏振定标获得的响应矩阵定义优化目标函数, 最终使用约束非线性最小化优化方法来确定 两个偏振元件的方位角误差. 分别从理论模拟和实际测量两个方面对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该 优化方法能够成功获得上述两个方位角误差, 精度分别优于2.79$''$和2.72$''$. 此外, 从理论上 计算分析了不同方位角误差对各Stokes分量的影响情况. 该优化方法有望应用到我国太阳望远镜中偏振定标 装置的误差定标及研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