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辽东半岛南部的太原组属石炭-二叠系(C-P)过渡层,其海相灰岩发育,类、牙形类等海相化石丰富,是东北南部和华北C-P界线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目前国际上以牙形类化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为二叠系的底界,该牙形类化石的首现在我国尚难以确定,而以类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底界作为C-P界线已得到更多研究者的支持。与之相对应,辽东半岛南部太原组中上部类可归结为Sphaewoschwagerina-Rugosofusulina(SR)组合带,可作为C-P界线。  相似文献   
62.
辽东半岛旅顺、金县、庄河、岫岩一带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部分地层遭受了低级—很低级的变质作用,构成了一个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变质带。该变质带与区内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并与印支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内在联系,即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带控制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分布。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地段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显示了区域动热力变质作用的特点。据此,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区域动力变质带是经受以强烈抬升运动形式为主的印支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辽东半岛南部金刚石在含矿程度不同的金伯利岩岩管中,其主要物理特征和包体成分等是不同的。富矿金伯利岩体中金刚石的特征是颜色种类较多,晶形复杂(以曲面菱形十二面体为主),颗粒粗大,蚀象发育;含包体成分复杂。贫矿金伯利岩体中的金刚石颜色种类少,晶形单一(以平面八面体为主),颗粒细小,蚀象不发育;包体成分简单。高温碱熔试验与热台测定结果表明金刚石晶体形态的演化过程,盆刚石从650℃开始熔解,即八面体晶棱和顶角出现钝化,在温度不断升高时八面体所有晶棱逐渐熔解变为晶面,进而形成曲面菱形十二面体。因此可以推断,金刚石曲面菱形十二面体的初始晶形应是八面体晶形。金刚石包体中的镁铝榴石与金伯利岩中斑晶镁铝榴石的化学成分是一致的,说明二者来自同一岩浆源。  相似文献   
64.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65.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辽东半岛南部金伯利岩区发育有石英碳酸岩。笔者从野外地质观察,岩石学、矿物学、流体包体测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包括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石英碳酸岩与金伯利岩具有成因联系,即石英碳酸岩是金伯利岩岩浆演化的最终产物。金伯利岩富含挥发组分CO_2和H_2O,根据挥发分的熔体结构理论(聚合作用模式),分析了CO_2和H_2O在金伯利岩熔体中的作用——随着岩浆演化,挥发分的高度富集——出现了石英碳酸岩(代表金伯利岩内生作用的尾声)。据此,可以通过石英碳酸岩的出现寻找隐伏金伯利岩。  相似文献   
67.
渤海岸边,有一个小渔村,历经百年风云变幻,如今是辽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就是大连。这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保留着大量老建筑以及颇具异域特点的民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历史的沉浮,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构成了城市的灵魂与记忆。这种灵魂和记忆是胜利桥头的一抹清冷的月光.  相似文献   
68.
辽东半岛南部太古宙主要由变质深成岩和表壳岩组成,变质表壳岩是“包体”存在于深成岩中。通过变质矿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微晶化学分析,认为组成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变质杂岩经历了高温( 624℃~ 865℃),低压(小于 5× 108 Pa)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9.
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粒度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贝克曼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辽东半岛大连市棋盘子村和龙王村的红色风化壳作粒度特征分析,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的差异指示出两地风化壳风化程度较弱,风化不完全.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化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两地的风化特征,发现两地各自发育的母岩都具有不均一性,棋盘子村风化壳的发育与母岩具有同源关系,龙王村风化壳发育与母岩非同源.与南方红色风化壳比较,南方红色风化壳风化程度高于棋盘子村,且母岩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70.
北上变性热带气旋对辽东半岛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9711(Winnie)和0509(Matsa)是两个登陆北上影响辽东半岛的变性台风,Matsa直接登陆辽东半岛,但降水量仅为穿过渤海间接影响辽东半岛的Winnie的一半.分析其变性过程与辽东半岛热带气旋降水的关系发现,Winnie和Matsa的降水差异与其北上期间与西风带系统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Winnie变性北上期间被中纬度西风槽"捕获",发生耦合,高层正湿位涡扰动下传,西风带冷空气与热带气旋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发展,在半岛地区产生大暴雨的降水雨带由多个β中尺度云团组成.Matsa在北上变性过程中,只是靠近高空槽底,没有发生耦合,高层正湿位涡扰动不强,没有与低层环流相互作用,冷空气偏南偏弱,变性过程中半岛地区只有1个β中尺度云团生成,降水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