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月31日~2月1日成都地区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及相关物理诊断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是在500h Pa西北气流和地面均压场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属于平流-辐射雾。前期降水、偏南水汽和西风扰动水汽为本次大雾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低层暖平流输入、水汽辐合以及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反之,则大雾消散。逆温层高度及强度、双逆温结构、冷平流入侵厚度和湿层厚度与雾的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大气逆温层会阻碍大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传统上只能利用地基无线电探空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星载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可以反演晴空区大气温、湿度廓线,为大气逆温层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手段。为探索中国卫星监测逆温层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基于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FY-3D/HIRAS)观测资料,利用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了不同逆温强度、不同逆温层顶高度对HIRAS红外通道观测亮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1000 cm-1窗区光谱内的精细谱线对应的通道对逆温层最为敏感,与参考通道(926.875 cm-1)的亮温差可以用于大气逆温层识别。文中定义了逆温强度敏感指数和逆温层顶高度敏感指数,模拟结果表明,强吸收(通道1:784.375 cm-1、通道2:798.750 cm-1)、中吸收(通道1:803.125 cm-1、通道2:852.500 cm-1)、弱吸收(通道1:840.000...  相似文献   
53.
许彤 《贵州气象》2001,25(3):10-11
对1996年12月14日桃仙机场出现的一次全天雾影响的低能见度天气进行分析,为复杂天气情况下的低能见度预报和飞行保障寻找出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4.
55.
利用顺德地区1988年1月和7月大气边界层1500m内温度、风场资料,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稳定度的温度与风场廓线特征。研究表明,夏季温、风垂直增长率大、增值均匀;冬季近地层增长率特别大,向上趋平缓。逆温层在冬季的频率较高,而且在适当天气条件下出现的平流逆温持续时间亦相当长。温、风垂直分布较复杂,很难用直观的简易函数关系表示。因此,沿用各种经验公式时,必须注意在特定地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青岛地区的海雾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近海表层水温与青岛气温差,分析了青岛的湿度、风场、及影响青岛的暖湿平流、青岛上空的逆温层,建立了预报青岛地区的海雾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7.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微波辐射计及FY4A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等资料对2019年12月9~13日发生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进行观测特征及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雾天气过程是发生在500 hPa高空脊区控制,低层不断有暖平流东伸,地面位于蒙古冷高压后部均压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2)大雾发生前,地面明显升温有利于地表融雪、水汽蒸发,这为浓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浓雾维持期间,地面风速维持1 m.s-1左右的弱风场,温度露点差≤2℃,空气接近饱和,准噶尔盆地低洼地形均为浓雾维持提供有力环境条件。浓雾消散期间,风速增大,急剧降温,快速增湿,有利于雾滴凝结为米雪,使得浓雾消散。(3)Brunt-Vaisala(布伦特-维萨拉)指数能较好的反映浓雾期间边界层稳定度,并能提炼出相关稳定度阈值。浓雾期间相对湿度≥85%高度层主要集中在100米以下的贴地层,持续深厚的湿度层为浓雾形成和持续提供较好水汽条件,大雾期间强逆温层顶主要维持在600 m高度,当逆温层顶高度抬升时,有利于雾滴粒子、水汽粒子向上扩散,能见度好转。(4)FY4A卫星的多通道可见光及红外通道差图像能较好的监视白天及夜间大雾的形成、维持及生消变化,对于业务中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58.
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12月在南京市郊进行雾的外场综合试验,观测得到20—21日雨后两次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边界层廓线、雾滴谱等,分析此次典型雾过程的天气背景和边界层结构特征,探讨雾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雨后地表及近地层高湿环境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南京冬季冷高压控制下稳定的天气层结,以及夜间的辐射冷却作用,极有利于辐射雾的产生。而雾的爆发性增强,主要和降温与增湿有关。晴天夜间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增强引起的强降温,日出后地面的强蒸发作用使得近地表水汽增多,都可直接引起雾的爆发性变浓。强的贴地逆温层的形成是雾爆发性增强的关键,易于近地面水汽的积累。而超低空急流的产生,有利于加速逆温层的贴地增强。  相似文献   
5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风廓线资料,分析2014年3月12日广州白云机场出现持续性大雾,期间伴随出现雷暴天气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持续的原因是低层接近饱和的湿度和逆温层的维持.同时,白云机场风廓线资料表明属大雾伴随高架雷暴.雷雨出现后,大雾并没有好转,大雾消散原因是中低层冷空气向地面渗透,破坏了近地面层的逆温结构.  相似文献   
60.
2014年2月张家界市两次降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张家界市2月上中旬两次降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水汽和热力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急流为降雪提供充足的水汽,西南急流的位置和强度与降雪落区和强度有密切联系;锋面的抬升作用是降雪产生的重要动力和热力条件;逆温层的特征和湿层的厚度与降雪的类型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