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基于我国100个地面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日平均云量资料分析1961~2009年我国地面太阳辐射(Surface Solar Radiation,SSR)变化特征及云在不同时期对SSR的影响。结果显示:1961~2009年我国SSR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1961~1990年SSR显著下降("变暗"),下降速率为-4.3%/10 a(7.87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比较一致;1990年后SSR开始上升("变亮"),上升速率为2.8%/10 a(2.4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不如前一阶段一致,但没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晴空条件的设置对1961~1990年各站点SSR变化特征影响不大,仍为大范围下降("变暗"),但对1990~2009年的结果影响显著。相比全天空条件的结果,晴空条件下1990~2009年我国SSR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特征,南方地区以"变亮"为主,而北方地区大多继续"变暗",但"变暗"速度减缓。1961~1990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很慢,这一时期总云量与全天空SSR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90~2009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有显著的南北分布差异,北方地区以上升趋势为主,南方地区以下降趋势为主,期间云量与全天空情况下SSR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在"变暗"阶段,云对SSR的作用不显著,而在"变亮"阶段,云的作用变得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2.
《海洋世界》2008,(9):7-7
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北极地区深受其害。现在,北极的这种情况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年北美的森林大火都有增加的趋势。大火带来的烟尘将从北美转移至北极地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北极的气候。大气科学家罗伯特·斯通表示,大气中的烟尘可暂时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63.
An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and an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GCM) are asynchronously coupled to simulate the climate of the mid-Holocene period. The role of the solar radiation and ocean in the mid-Holocen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is analyzed and some mechanisms are revealed. At the forcing of changed solar radiation induced by the changed orbital parameters and the changed SST simulated by the OGCM, compared with when there is orbital forcing alone, there is more precipitation and the monsoon is stronger in the summer of East Asia, and the wint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over China. These agree better with the reconstructed dat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of solar radiation can displace northward the ITCZ and the East Asia subtropical jet, which bring mor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of Tibet and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By analyzing the summer meridional latent heat transport,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solar radiation change is mainly to increase the convergence of atmosphere toward the land, and the influence of SST change is mainly to transport more moisture to the sea surface atmosphere.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 on East Asian precipitation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e sum of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64.
孙娴  姜创业  程路  王娟敏  何晓嫒 《气象》2012,38(9):1053-1059
文章选取多个国外应用广泛、得到公认并且其主要的大气消减过程都有单独的透射率公式的宽广谱太阳辐射机理模型,在理想大气下将各模型的透射率(TR、TO、TUM)以及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精确的谱模型SMARTS逐一进行严格的比较、评述。在此基础上选取模型精确度较高的METSTAT模型,对模型中的相对光学质量、臭氧吸收透射率、均一混合气体吸收透射率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逐一修正,获得一个改进的理想大气太阳辐射模型METSTATM。经过严格的比较,METSTATM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65.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分析日蒸散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输出的各种气象参数,采用了BEF等4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沂沭河上游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并与该流域6个气象站实测蒸发数据计算的陆面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差和相关系数指标的综合判断,该4种方法的估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双线性曲面回归经验函数法(BEF)、Hargreaves-Samani(Harg)法、Pristley-Tayler(P-T)法和Penman-Monteith(P-M)法。在时间序列上,4种方法计算的逐日蒸散量与观测值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计算值在蒸散发最强、最弱和降水最多、气温最高的7-9月有较大差异。BEF法估测的精度最高,与观测值最接近,Harg法、P-M法和P-T法都有明显的偏高现象。BEF法只需要较少的参数就能得到较高的估测精度,因此可作为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计算沂沭河流域蒸散量的首选方法,进而为RIEMS模式中耦合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TOPX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日蒸散量驱动参数。  相似文献   
66.
综合一致性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在气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历史逐日气温资料在气候分析、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数据质量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利用邻近参考站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及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基于线性回归数据估计方法的质量检查算法,该算法同时包含了时间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两种检查方法。通过数据植入误差检测以及与单一空间回归检查方法的比较,该算法的错误数据检测性能较高,可检测出与正确日气温数据相差3℃左右的可疑值。在该算法的基础上,研制了综合一致性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类错误发生率较低;保持了时间、内部和空间一致性的逻辑关系;参考了天气因素。因此,与一般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相比,综合一致性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错误数据检测性能。经过在华中区域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251个站1961—2009年逐日气温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各要素奇异值检出率平均气温为0.001%,最高气温为0.05%,最低气温为0.04%。  相似文献   
67.
山区水库水面气温与太阳辐射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山区水库库面气象要素受周围地形影响, 结合前人的研究, 库区气温计算方法采用回归余项法并计入地形影响, 而对于库区水面上的太阳辐射计算, 则采用了平行山脊坡地上的简化算法。应用结果表明:由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形影响等4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气温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并用同时期盐边气象站的资料进行检验, 检验精度在0.5℃以内。与平地相比, 在山区地形影响下的二滩库区水面太阳辐射有一定程度的改变量, 同时不同河岸坡度对水库水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有较大影响。该方法有效揭示了山区月平均温度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修正后的气温和太阳辐射符合山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8.
应用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表面太阳辐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辐射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部分观测作了对比,一致性较好。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遮蔽效应和墙面间的反射作用对建筑物各墙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建筑物墙面之间的遮蔽效应会明显减少建筑物的太阳辐照度,而且在早晨和傍晚尤为明显,在实际对太阳能利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种遮蔽效应,否则会高估壁面所获得的太阳能。墙面之间的反射会小幅增加壁面太阳辐照度10~20 W.m-2。(2)建筑物墙面间的遮蔽效应和反射辐射随建筑群的高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特别在冬季,高而密的城市建筑区域,由于墙面的遮蔽,会使得壁面的日照时数大大减少。(3)纬度能够影响墙面遮蔽时间和太阳辐射相对于墙面的倾斜角,冬季,纬度越高,南墙日照时数越小;夏季则反之。  相似文献   
69.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性质(如水、陆、地形、土壤、植被等)是形成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们相互联系,综合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太阳辐射,但地形地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某些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分布规律,乌兰察布市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分布,就是下垫面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评述、总结了近年有关中国极端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成果,讨论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应重点加强的工作方向。已有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从全国范围看,与异常偏冷相关的极端事件如寒潮、冷夜和冷昼天数、霜冻日数等,显著减少减弱,偏冷的气候极值减轻;与异常偏暖相关的暖夜、暖昼日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增多尤其明显,但高温事件频数和偏热的气候极值未见显著长期趋势;全国平均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长,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有较明显增长,而华北、东北中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减少减弱;多数地区小雨频数明显下降,偏轻和偏强降水的强度似有增加;全国遭受气象干旱的范围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增加更为显著;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台风频数有所下降,其造成的降水总量有较明显减少;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从总体上看有显著减少减弱趋势;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夏季雷暴发生频率也存在较明显下降趋势。现有工作表明,在涉及极端气候变化研究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还有改进余地。观测资料的非均一性,以及观测环境改变和城市化对地面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影响偏差,需要进行深入评价和客观订正。此外,目前对于区域极端气候变化的综合分析还较薄弱,在极端气候变化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