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利用交互正交试验设计对柠檬酸络合法制备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简称Mn/Ce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金属配比(Mn∶Ce=7∶3、1∶1、3∶7)、焙烧温度(350℃、500℃、650℃)、焙烧时间(2 h、3.5 h5、h)等3种因素对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正丁酸过程中Mn/Ce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配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置信度p分别为99%和95%),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无显著影响(p=90%),焙烧温度与金属配比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99%),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n∶Ce=3∶7、焙烧温度500℃和焙烧时间5 h;并对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Mn/Ce催化剂进行XRD、BET和SEM等表征。  相似文献   
203.
为研究双金属催化剂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采用自制Fe/Ag催化剂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了臭氧催化氧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催化剂投加量和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Fe相比,Fe/Ag比表面积减少了22.8%,在Fe/Ag/O3与含苯酚废水的反应体系中,反应遵循臭氧直接作用和活性自由基(·OH、·O2、H2O2)共同作用的机理;Fe/Ag在反应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30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在pH=6.3、Fe/Ag投加量为1.00 g的最优反应条件下经60 min反应,苯酚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比单独臭氧氧化分别提高了18.4%和29.4%。  相似文献   
204.
安微淮南潘北煤矿–580 m水平探4孔与ES1C3上3-1孔在疏放太原组灰岩水时带有臭鸡蛋气味,且水流过程中伴有白色絮状漂浮物。通过采集水样,测试了出水孔水质及气体,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气体为H2S,两出水孔的水质均具有低SO2–4、高HCO–3、弱碱性特征,白色絮状物为有机质和钙、镁物质的结合,该异常现象是脱硫酸与脱碳酸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及时处理异味对井下作业环境的影响,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在室内对水进行硫化氢去除试验,其去除率为80%~9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5.
快速催化极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中的有效态钼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典的测定方法是以草酸-草酸铵溶液(Tamm溶液)为浸提剂的催化极谱法,在测定过程中存在铁、锰等离子及草酸盐、有机质的干扰,而消除这些干扰的程序繁琐、耗时较长。本文通过实验初步探讨了干扰机理,认为草酸根和有机质都具有还原性,在浸取过程中铁、锰等多变价的金属离子转变成还原态离子,这几种物质都与测定体系中的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影响催化波的灵敏度。本文提出在草酸-草酸铵浸提液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沉淀分离铁、锰等杂质,以硝酸-硫酸破坏浸提液中草酸盐及有机质,利用钼-苯羟乙酸-氯酸盐-硫酸体系极谱催化波实现了土壤标准物质中有效态钼的测定。相比于传统消除干扰的方法,本方法所用试剂种类少,操作时间短,有效地减少了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方法检出限为0.0015μg/g,低于传统方法的检出限(0.0068μg/g),精密度(RSD,n=12)7%,相对误差小于8%,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标准值更加吻合。经上千件土壤样品的验证,此法适用于pH 3.6~10.5土壤中有效态钼的测定,可测定范围为0.005~2 mg/kg,具有快速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和稳定等特点,适合推广应用于大批量土壤有效态钼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0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6年7月5日山东境内一次以冰雹、雷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冰雹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79%左右的冰雹胚胎是霰,雹胚以霰为主,霰主要来自于冰雪晶与过冷雨水碰撞冻结以及雪的自动转换过程,霰形成后主要靠碰并过冷云水、雨水增长,而冰雹主要质量来源是霰的自动转化以及碰并过冷云水增长。人工催化试验表明:在强对流云中冰雹含量达到0.1 g·m-3前1~4 min进行催化,能有效抑制冰雹粒子的增长,在过冷水含量中心(5.5 km)上方1.0~1.5 km催化防雹效果较好,在其下方催化防雹效果较差;剂量越大防雹效果越好。AgI主要以凝华核的作用产生人工冰晶,冰晶凝华增长导致过冷云水含量降低。催化后雹胚特别是霰胚的数量增多,对过冷云水的竞争增强,其平均尺度、质量均减小,降低了雹胚向冰雹的转化率。冰雹碰并过冷云水增长也被减弱,导致冰雹总质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07.
为了保障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远程遥控操作下的能够正常运行,基于EPP并行通讯原理,介绍了一种简洁、可靠的CINRAD远程电源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并给出了主要器件的选型方法和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208.
北京层状云人工增雨数值模拟试验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晖  高茜  李宏宇 《大气科学》2013,37(4):905-922
在中尺度WRF 模式的Morrison 双参数方案中引入了AgI 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WRF 模式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入了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对2008 年3 月20~21 日环北京地区一次层状云系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和催化试验。模拟自然降水与实测结果一致,分析微物理特征并在所得分析基础上进行催化试验。研究在不同催化剂量、高度和时刻进行试验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 g 的碘化银进行催化作业,在催化后的前30min 之内,地面雨量轻微减小,最大累积减雨量为2010 t,30 min 后,净增雨量迅速增加,最大累积增雨量达到了3.4×105 t。催化开始阶段的减雨主要是由于播撒AgI 后,云水减少而雪晶增多,导致雨滴碰并云滴,云滴向雨滴自动转化过程的减少以及雪晶碰并雨滴过程的增多,然而空中增多的雪晶尚未下落到暖区融化成雨滴。而第二阶段的增雨则是空中增多的雪晶逐渐下落到暖区,雪晶融化成雨滴过程增多。AgI 的播撒率对降水量有明显影响,过量催化会使雪晶平均质量减少,下落速度锐减,从而雪融化成雨水减少,导致雨量减弱,不同催化高度和催化时间的催化结果表明在过冷水含量比较丰富而冰雪晶含量偏少的区域进行催化,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对1998年8月29日发生连云港地区的降雹过程的分析,从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降雹过程经人工催化作业后,地面降雹减少,降雨增加,初步论证了防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10.
自行合成了Zn1.5PW12O40纳米管催化剂,在臭氧体系中进行了催化氧化苯胺的实验。通过对苯胺的降解考察了Zn1.5PW12O40纳米管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利用GC/MS对催化反应的途径和机理进行研究,并通过重复实验验证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效果。结果发现:在Zn1.5PW12O40的催化下,臭氧对苯胺降解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在8 min之内去除率可由单独氧化时的85%提高到99%;其臭氧氧化机理以羟基自由基为主,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