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洪涝灾害区、 8个洪涝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洪涝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 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2.
Fluvial landforms in the Anhui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actors for frequent floods.It is these special landforms that influence the channel chan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Using Landsat TM image of 2000,this paper conducted a series of image processing,includ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spectral composition,gray value statistics,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ground objects.Then it got a new interpretation map of different kinds of fluvial landform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the Anhui section.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mentioned above,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typical landforms as terraces,floodplains and battures,and their functions on the changes of river channel.The results show a consistence with the earlier conclusion that the Anhui sec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ends to deflect gradually toward south,which provides mor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相似文献   
833.
蓝颖春 《地球》2015,(1):26-29
<正>2014年12月15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构想多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输送到首都北京等北方地区,利用南方充裕的水资源缓解北方长期持续的缺水问题。但是,很多观点指出,水源地和引水渠道等都正在受到污染。实际上,无论工程通水前,还是通水后,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对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公室主任鄂竟平这样回应:  相似文献   
83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的影响和复杂性日益加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防洪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基础和核心,风险评估模型直接影响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洪涝灾害风险是洪涝灾害复杂系统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综合考虑洪涝灾害系统的特点以及智能体建模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洪涝风险动态评估理论模型。首先从复杂系统建模的角度出发,对洪涝灾害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模,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洪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对所构建的框架模型中单个智能体模型进行研究,分别建立基于反应型的孕灾环境智能体模型和基于慎思型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风险分析智能体模型,并对以上单个智能体的流程进行研究;然后以风险分析智能体联盟为例对模型框架中所涉及到4类智能体联盟的内部结构和流程进行分析,对构建的框架模型中涉及到的智能体通信协调和作用规则进行探讨;最后,在Netlogo平台上,基于30 m DEM数据和构建的模型,对淮河流域的暴雨型洪涝孕育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人口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有效评估洪涝灾害全过程中人口风险的动态。研究结果对洪涝灾害人口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应急管理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5.
汪疆玮  蒙吉军 《热带地理》2014,34(3):366-373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进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地理单元的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文章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择漓江流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为风险源,以161个子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基于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从风险源、脆弱度和抗风险能力3方面来评价流域综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于临桂县、灵川县北部和兴安县,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景观稳定性差,生态脆弱度高;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59.0%,集中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市区,表现为保护区人为干扰较弱,植被保存完好,景观结构稳定,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下游阳朔县属中等风险区,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最后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建立分级旱涝灾害预警机制和生态风险分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36.
Global solar radiation(GSR) is the most direct source and form of global energy, and calculation of its quantity is highly complex due to influences of local topography and terrain inter-shield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data a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mplex terrain and multiplicity condition produces a series of topographic factors(e.g. slope, aspect, etc.). Based on 1 km resolution DEM dat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NOAA-AVHRR remote sensing data, a distributed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GSR over rugged terrain with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has been developed. The overarching model permits calculation of astronomical solar radiation for rugged topography and comprises a distributed direct solar radiation model, a distributed diffuse radiation model and a distributed terrain reflectance radiation model.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a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the GSR space distribution and visualiz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 results subsequently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locality and terrain. Analyses suggest that GSR magnitude is seasonally affected, while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was found to increase in concurrenc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Moreover, GSR magnitude exhibited clear spatial vari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dominant local aspect; GSR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nny southern slop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associated with shaded slopes. Error analysis indicates a mean absolute error of 12.983 MJm-2 and a mean relative error of 3.608%, while the results based on a site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display an absolute error of 22.621 MJm-2 and a relative error of 4.626%.  相似文献   
837.
近300a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与洪涝是极端水文事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水文事件,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旱涝灾害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采用传统的气象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小波分析法、反距离加权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近300 a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灾害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近300 a来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灾害呈增加的趋势,且洪涝事件较干旱事件明显. 其中,喀什、阿克苏等地的发生频率最高,并表现为群发性;近60 a塔里木河流域自西向东旱涝灾害事件呈交替现象. 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旱涝灾害呈现15 a的周期性,由此推断未来5~10 a研究区湿润化面积仍有扩大的可能. 大气环流指数与多尺度下的SPI指相关性检验表明,PNA对秋季和冬季的SPI值的影响较为显著;旱涝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较为严重,其中,洪涝灾害的影响大于干旱.  相似文献   
838.
城市洪涝灾害具有链式传播特性,解析城市洪涝灾害链的传递规律和时空演变特征对于阻断灾害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地铁5号线被淹和京广快速路隧道被淹2个事件为案例,构建知识图谱揭示灾害链传递规律。通过复盘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从中识别灾害链中的诱发点、引爆点、扩散点以及放大点,并着重分析致灾机理以及灾害链的时空特性,以灾害曲线形式直观展示不同灾害链的影响程度。郑州“7·20”洪涝灾害典型案例解析表明,两事件存在多个灾害链阻断时机,在救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灾前、灾中因素的影响,果断采取断链措施,并且要充分发挥应急措施的时效性,及时阻断引爆点和扩散点,降低洪涝灾害损失。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链式灾害的复盘,指导分析具体事件的致灾机理和救灾切入点。  相似文献   
839.
为准确模拟城市洪涝过程,以地表二维流动模型和SWMM一维管流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构建了城市地表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耦合模型应用到英国Glasgow城市街区,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的模拟中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具有排水管网的城市洪涝演进过程;与无排水系统相比,检查井简化法、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3种水流交换模式下Glasgow城市街区模拟的最大淹没面积分别减少9.3%、23.2%和24.5%,其中对重度积水的消减作用更显著,淹没面积分别减少43.6%、79.9%和80.9%;检查井简化法的消减作用要远小于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后两者差异较小。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雨水口-检查井法的计算效率更高更简单,因此,在城市洪涝模拟中采用雨水口-检查井法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过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40.
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蒸发悖论”科学问题,从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变化的原因着手,探讨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当干燥度指数R<0.8时,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为明显的正相反关系,当0.81.0时,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为明显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