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陈平 《地图》2011,(5):106-111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是著名的侨乡。塔下并没有塔,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先祖的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这个名字。村里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每隔百米左右便有一座石板桥将溪流两边的土楼民居连为一体,不是水乡,胜似水乡,因此塔下又被人们称为“闽南周庄”。  相似文献   
12.
福建沿海全新世地层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级阶地上。裸露地表一般为晚全新世沉积、洪积、冲积、冲洪积层 ;中、早全新世地层多被晚全新世地层覆盖 ,很少裸露地表。根据东山 ZK51孔揭穿的全新世地层中鉴定的微体古生物、孢子花粉、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 ,结合宏观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将全新世地层划为晚、中、早全新世。晚、中全新世地层的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2 56 0± 90 a;中、早全新世地层分界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896 0± 2 4 0 a。这些测试结果 ,与目前国内外对全新世地层划分十分接近。进将中、早全新世地层均划分为 a、b两段。中全新世地层以小泡虫、泡抱球虫组合和喜暖的底有孔虫组合为特征 ,而且经 14 C同位素年龄测试 ,距今 4 310± 110 a,前者为 Q2 ah 、后者为 Q2 bh ;早全新世以冷水面颊虫组合和小泡虫组合为特征 ,将前者划为 Q1ah ,后者划为 Q1bh 。可与欧洲前北方期、北方期和大西洋期、亚北方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闽南滨海新生代玄武岩自然景观的科研旅游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闽南滨海分布的玄武岩带具有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 ,属于夏威夷型盾形火山喷发带 ,部分反映中国东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深部作用的特点及过程 ,具有科研考察和旅游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福建南部沿海的江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南厦门至漳浦沿海获22只江豚,根据背部棘状小结节的数量与分布,可明显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81%)和北方亚种(N.P.Sunameri,19%),表明本海域是几个亚种的混栖地带,分析了这些江豚的外部形态和种群结构,测定了脂肪层及各内脏的重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地处闽南沿海地区崇武气候站不同日观测次数大气稳定度的对比分析表明 :采用 8个时次和 4个时次观测记录所统计的稳定度频数 ,误差较小(与 2 4个时次比较 ,下同 ) ,对重要结论无大影响 ,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大气稳定度的状况和特征 ;而采用 3个时次观测资料分析 ,其误差大 ,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 ,实际应用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6.
闽南三角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闽南沿海平原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闽南沿海平原地区3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研究,划分出6个孢粉带,反映了本区全新世时期植被演替和相应的气候波动,并结合14C测年和硅藻分析等资料,确定Ⅰ和Ⅱ孢粉带为全新世早期,Ⅲ和Ⅳ孢粉带为全新世中期,Ⅴ和Ⅵ孢粉带为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
近来,1986年中上层渔获量达7.4333万t,1987年更创历史记录高达12.07万t,并且1983年金色小洗涤 丁鱼产量也达到1.9587万t,仅次于历史最高水平的1971年的产量,但到1988年的产量仅为2778t,占中上层渔获量3.21%,从而从历史上第一位下降到第4位,如此渔获量变动,其原因何在呢?笔者试就从海洋环境变异,捕捞力度等诸因素合理解释中上层渔获量变动,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中上  相似文献   
19.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52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了该海域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生产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如下鱼类资源生产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 48.35×104t.1997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为48.64×104t -53.83×104t,超过了鱼类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还讨论了加强该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7项重要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2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Shen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